《前行广释》摘要第120课——曼茶罗的修法
《大圆满前行》的“所讲之法”中,分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往生法。
《大圆满前行》非常重要,它是实修的窍诀书,讲的都是实修法。现在正在讲不共内加行的“积累资粮”。
◎ 理论与实修相结合
现在,有很多佛教徒只重视理论,比如中观、因明、俱舍、般若、戒律,但没有实修的话,那就跟高等学校里的学术研究差不多了。老师讲、学生听,理论上都明白,可一涉及实修,就停住了。
就算是在佛教团体中长期闻思的人,也不能太理论化了,天天背诵、讲考、辩论,甚至造论,理论上花去太多时间的话,一实修起来,还是有一些障碍。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平时将理论与实修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 对修福德有一个新的认识
通过这次供曼茶罗,我希望大家对修福德有一个新的认识,不要对积累资粮不重视。
有些人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空性,有什么可积累的?”
如果真有这么高的境界,倒也可以。但“空”的话,你不修善,同样也可以不吃饭、不赚钱。但有些人理论上说空,实际上又空不了,还是要拼命赚钱,那修行也是一样,一定要积资、修福。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当利用“怀疑”来追寻真理,这样慢慢有了正见以后,就会深信佛语,深信福德的果报不可思议,从而积福行善。如《因缘品》云:“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
◎ 堪布阿琼修曼茶罗
供曼茶的方法,《前行引导文》中讲得不广不略,但我建议大家,还是看一下《前行备忘录》。在那里面,堪布阿琼根据上师的窍诀,以实修的方式,对入座、出座的具体修法,作了阐释。
下面正式讲曼茶罗的修法。曼茶罗,分所修曼茶罗与所供曼茶罗两种。如果有条件,这两个都要供。
丙四(积累资粮)分二:一、供曼茶罗;二、古萨里。
丁一(供曼茶罗)分六:一、供曼茶之必要;二、所修曼茶罗;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四、三身曼茶罗;五、供品洁净;六、积资之理。
戊二、所修曼茶罗:
首先,在所修曼茶罗的基盘上,放置五堆所供物。这五堆,可以明观为五部佛,也可以明观为皈依境。
如果明观为五部佛,那么,将位于中央的一堆观想成毗卢遮那佛,由如来部尊众围绕;前面的一堆观想成金刚不动佛,由金刚部尊众围绕;南方的一堆观想成宝生佛,由珍宝部尊众围绕;西方的一堆观想成无量光佛,由莲花部尊众围绕;北方一堆观想成不空成就佛,由事业部尊众围绕。
或者,像明观皈依境那样,将中央的一堆,观想成与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莲花生大士,大圆满传承诸上师以重楼式安坐;前面的一堆,观想成释迦牟尼佛,由贤劫一千零二尊佛围绕;右侧的一堆,观想成八大随行佛子,由大乘圣者僧众围绕;左侧的一堆,观想成声闻二圣[ 声闻二圣:指舍利子与目犍连。],由小乘圣者僧众围绕;后面的一堆,观想成光芒四射的方格架内,层层叠叠放置着法宝经函[ 大圆满续部、经律论三藏等所有经函。]。
不管是哪种观想,都要将所修曼茶罗放在供台上。
◎ 供桌
按照我们的传承,所修曼茶罗摆放在供桌上之前,要先供一遍三十七堆曼茶,再供一遍三身曼茶,之后便供到供台上。
这个供桌有三层,最上面一层,摆放三宝所依:佛像、经函(《大般若经》、《般若摄颂》、《七宝藏》等)、佛塔;中间一层,摆放所修曼茶罗;底下一层,摆放五供。
五供:神馐、花、水、灯、香。供的时候,从左到右;收供水的时候,从右到左。供水最好是七杯,条件所限的话,一杯也可以。就这样,五供环绕在所修曼茶罗的周围。这些具体做法,《前行备忘录》里讲得比较清楚。
◎ 供品
至于供品,供所修曼茶罗时,多用些珍宝比较好,因为供了以后,一直摆放在那里就可以了。而所供曼茶罗,多用珍宝的话,有些太大了,一撒到基盘上,声音特别响,而且每次拿在手里也不方便。所以,最好用米、青稞等,再加些绿豆、红豆,或者象征性地加些珍宝,像珊瑚、珍珠都可以。反正,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看。
不管怎么样,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次都用新的。
此外,供品一定要干净。特别是粮食,像以前的老修行人,他们在供之前,都会先把粮食洗净、晒干,把里面的小石头、渣渣等杂物清除掉,然后才开始供养。这是很好的修行传统。
然后,在曼茶罗的基盘上,放五堆供品,这五堆或观作五部佛,或观作皈依境,在这些殊胜对境面前供养,自然可以迅速清净罪障、积累资粮。
那么,所供养的是什么呢?是须弥山及四洲的一切财物,这远远超过一点点的金银,或者几千、几万块,功德非常大。当然,这主要是通过意幻供养实现的。意幻供养的功德,我们讲过,如果发心清净,它和真实供养是一样的。
戊三、供三十七堆曼茶罗:
所供曼茶罗有几种,首先是供三十七堆。
◎ 擦拭曼茶盘
● 左手持 右手擦
在供曼茶罗的过程中,左手拿着曼茶罗,并持念珠计数,用右手腕来擦拭基盘。
这样,左手拿念珠,并持曼茶盘,右手长时间擦拭基盘。与此同时,内心专注所缘,不散他处而念诵七支供。
● 念一遍百字明
之后,要念一遍百字明。
念百字明之前,有些仪轨中有这样的忏悔文:自他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所造一切身口意之罪业,如擦净曼茶罗上的灰尘一样,一切得以清净。
● 擦拭曼茶盘的意义
那么,擦拭曼茶盘有何意义呢?擦拭曼茶盘,并不是曼茶盘上有不清净物需要擦净,而是要通过这种苦行的方式,来净除自己二障的垢染。
其实,曼茶罗的基盘表示我们的相续,上面的垢染表示我们的业障,而擦拭,则象征着清净业障。正因为这一点,从前很多噶当派的大德,将曼茶罗视为忏悔的最佳方便。
◎ 摆放供堆
接下来,一边念仪轨,一边供三十七堆曼茶。
下面的《三十七堆曼茶罗仪轨》,是萨迦法王八思巴[ 八思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帝忽必烈之国师。]所作,因为简便易行,所以为格鲁、萨迦、噶举、宁玛等新旧派普遍使用。
◎ 十万加行供七堆曼茶罗
五加行中修的十万曼茶罗,供的是七堆曼茶罗。
供的时候,最好用藏文念这个偈颂。
偈颂的意思是:
先观想涂香及鲜花遍满大地,以为庄严;
再观想须弥山与四洲(共五堆),以日、月(二堆)为装饰(所谓“七堆”,指的就是这七堆),将须弥山、四洲及日月中的所有珍宝财富,以观想的方式取到面前;
再观想一切佛刹中的三世诸佛,将刚才的所有珍宝全部供养;
最后,愿一切众生都能前往清净刹土。
● 为何供七堆
麦彭仁波切《开显解脱道》中的“供三身曼茶罗”也很殊胜,但我们这次主要是供七堆曼茶罗。因为一方面以前是这样供的,一方面,这也是法王赤松德赞的金刚语。
在堪布阿琼的自传中也讲过,他最初也抉择过,是用蒋扬钦哲旺波的供养偈,还是七堆的供养偈?都是金刚语,但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这个偈颂是怎么来的呢?当时,莲花生大士来到藏地时,法王赤松德赞将自己的一切眷属、财富全部供养给莲师,并念诵了这个偈颂。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