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30课——上师瑜伽七支供供养忏悔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下面接着讲七支供的“顶礼支”。
前文讲到,修行人追随上师闻法时,切莫成为“法油子”。那应该如何呢?
● 让法融入相续调伏烦恼
应该调伏烦恼。也就是说,当你听闻五部大论,听闻显密教言时,就算了知一句正法的意义,也必须知道融入自相续而实地修持。修持的目的,就是调伏烦恼。
当你有了这种认知,也有了观察的能力,那么对你而言,八万四千法门的任何一个法门,都成了调伏烦恼、去除无明的方便。否则,纵然广闻博学,也于相续无益。如《水木格言》中说:“多闻若未实修,则于自心无益,百年住于水中,石性干燥而存。”
● 依止上师即模仿
要修的话,随学上师是最好的方便。其实我们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要观察上师身语意的行为,进而效仿随学。
真正的依止,要随学上师的意趣和行为。上师相续中有无量的大悲与智慧,有深刻的出离心,上师在度化众生时,充满了坚忍与勇敢,每一个行为又都具足善巧方便,上师在世出世间法上圆融无碍……这些功德,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地方。
◎ 如法顶礼的功德
所谓的顶礼,也只是一种恭敬尊重的形式,所以,顶礼的方法也有多种多样(这在《大智度论》等佛经论典中,都有描述)。而且,各个地区的顶礼方式也并无定法。比如,汉地的很多人就跪坐着顶礼,在佛堂念经诵咒时,一直跪着;而在藏地的公路上,也常会见到有人磕大头,三步一拜地顶礼,但不管怎样顶礼,都是在表达内心的恭敬。
● 不恭敬顶礼毫无意义
因此,顶礼时一定要恭敬。上师们依照佛经论典,像《大解脱经》、智悲光尊者的教言等,宣说了顶礼的方式,对这些方式,我们本来是一清二楚的,可是如果为了轻松就投机取巧,或者摆出傲慢自居的架势应付一下,不认真顶礼,就证明是不恭敬顶礼对境的轻蔑态度。
● 恭敬顶礼有无量功德
相反,如果按照要求如理如法进行顶礼,则有无量的功德。
《佛说灌顶经》[ 《佛说灌顶经》云:“佛告普广菩萨摩诃萨。若未终时礼拜十方诸佛。命终之人所生之处常得值佛。千劫万劫亿万劫数。重罪之殃无不得脱。”]中说:“人如果在临死之前,礼拜过十方三世诸佛,那他命终之后不论转生何处,都将值遇佛陀;而且,千劫、万劫乃至亿万劫中所造的重罪之报,都将获得解脱。”因此,即生中能作顶礼,是很有福报的。
此外,《业报差别经》又讲了顶礼的十种功德:
一、得妙色身:顶礼的人,生生世世获得妙色之身,相貌端严。
二、出言人信:顶礼的人,凡是你所说的话,都会受到别人的信任。
三、处众无畏:顶礼的人,处在众会当中无有畏惧。
四、诸佛护念:顶礼的人,会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
五、具大威仪:顶礼的人,不论出家、在家,行为如法,并具有令人生信的威仪。
六、众人亲附:顶礼的人,会有很多人亲近你,那样你就不会孤独,不会因为没人理而痛苦。有些人谁都看不惯,谁都讨厌,这也是前世不礼佛所导致的。
七、诸天爱敬:顶礼的人,连天人都爱戴、恭敬,并且时时保护着。这样的话,也不一定要特意地供护法神,天天“梆梆梆——”,常修顶礼的话,护法神自然会护念你。
八、具大福报:顶礼的人,将获得大的福报。
九、命终往生:顶礼的人,命终以后会往生净土。
十、速证涅槃:顶礼的人,将迅速获证涅槃。
● 与僧众共修的力量大
尤其是,如果能与僧众一起共修,这个善根的力量更大。
以上讲了“顶礼支”,是上师瑜伽修法中“七支供”里的第一支。这种世俗善根很重要,诵经、念咒、磕头、供养……该做的,都不要断。与此同时,有能力的也可以观观胜义空性,修修无上密法。福慧不偏堕,这才是中道,修行中能把握好这一点,是很要紧的!
己二、供养支:
◎ 供养的心要清净
供养时,心要清净。像前面供曼茶罗时所说,有能力的,应该将自己实际拥有的财富,以正规、如法、清净的方式摆放整齐。作供养时,心应该远离吝啬的束缚,不是为了做表面文章,同时也要毫无卖弄之心。
还有,功德也忌讳宣扬。
因此,一定要去除这些不良心态。首先发起菩提心,在清净的心态中摆放供品,乃至作种种供养。
◎ 以普贤云供而供养
● 观想供品
所摆放的供品,可以是五供:鲜花、熏香、酥油灯、香水、神馐。没有的话,观想也可以。还可以观想无量殿、豪宅、经堂、轮王七宝、八吉祥徽、八瑞物,十六金刚天女等轻歌曼舞,弹奏特有的乐器,将天上地上琳琅满目的一切人天供品,全部以观想来供养。
这里最重要的是观想。没有这个能力,只能是真实地摆放,有什么供什么;有一定禅定或心力的人,可以尽量观想。
● 供养方式
供养的方式,最好观想“普贤云供”,也就是追随普贤菩萨的幻变供养方式来作供养。
我们可以这样观想:凭借普贤菩萨的等持力(这时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普贤菩萨),自己心间放射出等同于百千俱胝无量佛刹之微尘数、五颜六色的光芒,每一光端又化现出一尊与前面相同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位的心间,也都放射出与前面一样的光芒,并且光端又幻现出无数不可思议的普贤菩萨,他们每一尊也都以不可思议无量无数的供品,供养十方佛及佛子。以这种“普贤云供”的方式供养,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那么按照这里的修法,陈设供品以后,还要尽己所能地作意幻供养,同时念诵下面的偈文:
陈设供品意幻定
供印奉献现有物
意思是,陈设真实的供品,同时观想意幻的供品,然后以普贤菩萨的等持力印持,将器情世间的所有供品,全部奉献供养上师及诸佛菩萨。
◎ 诸佛菩萨可以享用一切供养
只要自己具备供养的能力,那么诸佛菩萨肯定具有享用的能力。因此,凡是世间界中的有主物、无主物,应有尽有的人天受用,我们都可以观想拿来作供养。
◎ 网上意幻供养
也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最近智悲佛网上开设了“在线供佛”,以方便大家供养。
刚才蕅益大师的那个教证,以前讲《智慧品·澄清宝珠论》时引用过:以如幻的根,缘如幻的佛,灭如幻的罪,生如幻的福。当然,因为积集了如幻的资粮,最终也必定获得如幻的佛果。
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平时应该多作意幻供养。
◎ 宝天比丘供养白石获大果报
下面讲一则《贤愚经》里的公案
己三、忏悔支:
◎ 深心忏悔一切罪业
忏悔时,要痛心疾首地发露忏悔,从无始以来流转轮回迄今为止,自己所造的能回忆、不能回忆的堕罪,也即身语意三门所造的十不善、五无间、近五无间罪[ 近五无间罪:与五无间罪相似的五种重罪:污比丘尼、杀见道菩萨、杀有学僧伽、夺僧伽资具和拆毁灵塔。]、四重罪[ 四重罪:1.居智者之首位;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3.居比丘顶礼之前;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八邪罪[ 八邪罪:1.谤白法;2.赞黑法;3.障碍行善者积资;4.扰乱信士之心;5.已入密乘者背弃上师;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8.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以及掠夺三宝财物等一切罪业,并且痛下决心:“从今以后永不再犯……”就像前面“念修金刚萨埵”之引导中所讲的那样,以明观四种对治力而忏悔。
只要这样忏悔,罪业一定能清净。如《业报差别经》云:“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
以四种对治力忏悔以后,接着观想:一切罪障在自己的舌头上汇集成黑团,通过皈依境尊众的身语意放射光芒照耀,由此就像洗涤污垢一样,净除了罪障。
只有净除罪障以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任何修法的验相才能呈现,诸佛菩萨的境界也才能现前。如《圆觉经》云:“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销灭,佛境便现前。”那个时候,你就会经常梦见上师、本尊、护法来加持你。
◎ 忏罪不能拖延 不能故意多犯同忏
相反,如果罪业一丝都没有遣除,出世间的任何功德都无法生起。因此,修行人一定要常修忏悔,而且不能拖延,什么时候犯了,就立即忏悔。《涅槃经》云:“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
那么在忏悔时,用这里的修法,就观想上师三宝,之后念诵:
一切三门不善业
光明法身中忏悔
其实,宁提心滴派修法中的偈颂,很多是密法的教义。这个偈颂的意思是,一切身口意三门所造的不善业,全部在光明法身中忏悔。也就是说,能忏、所忏、忏悔皆不成立,完全以三轮体空的方式摄持而忏悔。
以上已经讲了七支供里的三支——顶礼、供养、忏悔,这些都是滋养慧命的好“食品”。胃口好的人一看到好食品,这个好吃、那个也好吃,统统想吃。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吧,如果你胃口好的话。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