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摘要第131课——上师瑜伽七支供随喜请转法轮祈请不入涅槃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大圆满前行》中,正在讲“上师瑜伽”中的实修法。实修法分三:观想福田、七支供、专心祈祷,今天讲“七支供”里的第四支。
己四、随喜支:
随喜支,主要是对治嫉妒。前面讲《普贤行愿品》时也讲过,文字上好懂,只是看我们能不能做到,能不能行持。
◎ 所随喜的功德
那要随喜什么呢?诸佛为了利益群生而转大法轮、一切菩萨的广大六度万行、所有凡夫众生随福德分[ 只是单纯的世间福德,未与解脱直接挂钩。]、随解脱分[ 随顺于解脱的善根。]的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都诚心诚意、满怀欣悦而随喜。
这里说“自己过去、如今、将来的一切善根”,词句上的意思是,随喜自己三世的一切善根,藏文上是这样,应该可以。但也可以解释成:我们随喜诸佛菩萨以及凡夫众生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
此处讲到三世的善根,平时随喜时也应该忆念。之后边随喜边念诵:
随喜二谛所摄集
一切善业之资粮
所谓二谛,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九乘次第的一切法,无不包括在这二谛中。平常我们随喜的,多数是世俗的善根,而对胜义善根,一般人不懂得随喜,其实这才是功德最大的善根。所以,我们要随喜二谛所包含的、自他一切众生有漏[ 有漏:漏,烦恼异名,含有烦恼之事物,名有漏。有漏善法,即不离烦恼之善业。]与无漏[ 无漏:离烦恼之法,名无漏。无漏善法,小乘见谛、大乘见道以上的圣者所生起的善业。]的一切善法。
修行好的人,走路、吃饭,随时随地都能修;见到、听到任何善法,也都有随喜的习惯,有漏的、无漏的,世俗的、胜义的,都能随喜。所谓随喜,似乎只是想一想而已,也不费力,但它的功德的确是非常大,在诸大德的教言中,也经常是作为窍诀来强调的。
因此,理论上明白以后,要多行持。
◎ 随喜的功德无量
● 麻风女施粥转生兜率天
● 贫女随喜功德超过胜光王
● 胜光王得王位之因缘
◎ 随喜是事半功倍的修法
我们知道,一般人都重视言行上的善举,但善与不善的差别,根本不在言行上,唯一要凭自己的发心来定。所以,你不能凭外在形象的大小,来判断功德的大小。
● 诚心随喜胜过不清净的“广大善法”
比如,当你见到他人行持善法时,不论什么善法,如果能以清净的心态看待,不生嫉妒,进而诚心诚意欣然随喜:“他造了一座佛塔,非常随喜!”“这么多人在闻思,随喜随喜!”并将这一随喜的善根,回向一切众生及圆满菩提,那么,你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远远超过被烦恼所染的广大善法。
● 要长期闻思佛法
学佛的人要重视教理,这是我一直强调的。如果你把心思放在教理上,长期听闻佛法,这样就一定会有收获。
● 随喜获同等之福
恰美仁波切说过:“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
在听到他人行持善法时,如果舍弃不善心、嫉妒心,一心一意以欢喜心随喜,佛在相关经典中说:此随喜将获得与彼善法同等的福德。这个道理,与《释迦谱》[ 南朝僧人僧佑编撰。]中的一个偈颂意义一致:“见他修施时,而生随喜心,随喜之福报,与施等无异。”
故《汇集经》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小般若》亦云:“须弥山王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还有《金光明经》也说:“随喜功德无量无数,能摄三世一切功德。”
因此,随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修法,值得我们随时随地付诸实践。
己五、请转法轮支:
当佛菩萨、上师、善知识等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正士,因为众生的逆行倒施及忧心劳身而生起厌烦,不讲经说法而安住寂乐境界的时候,观想在他们面前,我幻化出百千俱胝无数身体,供养法轮、珍宝等,祈请他们广转法轮,并念诵:
祈请常转三乘法
◎ 佛陀成道 大梵天王请转法轮
佛陀最初成道时,是天王请转法轮以后,才开始讲法的。以此缘起,后来的上师、高僧大德们,也都是要祈请以后才转法轮。而且,请转法轮的功德是相当大的。
◎ 请转九乘法轮
那么,以此因缘,祈请常转的是什么法轮呢?是九乘法之轮,也就是显密一切佛法:集聚招引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续、行续、瑜伽续;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共为九乘。
总之,我们在请转法轮时,要观想祈请佛菩萨及大德们,为了调伏所化众生,广转相应的法轮。
己六、祈请不入涅槃支:
在这个世界或者其他所有刹土中,任何上师、佛菩萨已完成了利众事业,准备趋入涅槃的时候,观想在他们面前,就像往昔珍达优婆塞祈请世尊住世那样,自身幻化出成千上万的身体,同时祈请诸位圣者,直至轮回没有空无之前一直长久住世、饶益众生,并念诵:
乃至轮回未空前
祈请住世不涅槃
这个偈子要常念。
◎ 祈请大德们长久住世
在我们这个世间当中,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已经2500多年了。历史上的众多善知识出世以后,也相继示现了涅槃,像法王如意宝,示现涅槃也已这么多年了。而其他对我们有过法恩的上师善知识,也有已经示现涅槃的。
但在他们示现涅槃之前,如果你去祈请,他们会延长寿命的。
● 若祈请住世 大德们也会延长寿命
因此,大德们要示现涅槃时,我们一定要去祈请长久住世。要知道,他们哪怕多住一天,对世间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
● 示现涅槃的意义
当然,对真正的佛陀、上师而言,涅槃是一种示现。
如《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云:“众生起常想,故我示无常,以无数劫命,示行短寿相。”可见,是因为众生的“常想”坚固,佛陀才示现无常的。其实,佛陀以及具有持明境界的大德上师们,本来可以住世无数劫,但为了让众生了解无常,才显现和世人一样的短寿相。
此外,《华严经》里也详细讲述了示现涅槃的十种密意[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佛子。如来应正等觉。作佛事已。观十种义故。示般涅槃。何等为十。所谓示一切行实无常故。示一切有为非安隐故。示大涅槃是安隐处无怖畏故。以诸人天。乐着色身。为现色身。是无常法。令其愿住净法身故。示无常力不可转故。示一切有为。不随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坚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坚牢。不可坏故。示一切法。无生无起。而有聚集散坏相故。佛子……是为如来应正等觉。观十义故。示般涅槃。”]。
◎ 信受并修持七支供
七支供,是大乘佛法各个法门里的普遍修法,可以说意义非常甚深。正因为甚深,可能有些地方理解不了。但作为一个佛教徒,我认为,在你修行的过程中,能理解的地方,尽量理解;理解不了的,用信心接受并且如教修行,这也是一种智慧。
信心之所以关键,其实也体现在这里。有了信心,念经诵咒也好,顶礼供养也好,很多行持自然就趋入了。没有信心的话,稍微想不通了,就会“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地排斥。尤其是学过唯物论的人,由于过去的认识时隐时现,不论学什么、修什么,好像处处都不适应。
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闻思断除邪知邪念,通过提炼清净心来引发信心。这样慢慢地,因为信心的力量,我们对佛教里的任何教义,都会直接理解为金刚语,进而悦意接受、欢喜享用。
能呈现这样一种修行状态,就是闻思的真正意义。
【注】此处需要紧密结合《前行》原文和公案学习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