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9课断常执品合际必分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3-6-9 10:23 ė133次浏览 60条评论

戊四、思惟合际必分法则而修无常分三:一、由分离无常法则断忧之方便;二、由集聚无常法则断贪之方便;三、教诫如是断贪而依静处。

己一、由分离无常法则断忧之方便

设问:但是不管子女是否孝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连绵不断的,因为父母的爱,并非是观待子女的随顺才有的,而是在自性上就坚固存在的。

答:

由离所生苦,人心速消失,

可观由离苦,表贪不坚固。

【难词释义】

离苦:与苦远离。第一句中的离是与子女分离的意思。

【颂文直解】

与孩子分离所生的苦,在人们心中没能住多久,就很快消失了。可见,作为果的分离之苦如此不坚固,充分表明了作为因的贪爱,其自性也是不坚固的。

设问:因为贪爱并不稳固,所以我们确实也不必沉湎于悲伤之中,但是为失去的孩子悲痛,是世间的规矩,所以还是应该做的。他认为起码作为一个人,世间的规矩还是必须要做的,这是他固执的地方。其实就是他说不出来别的任何道理,只能说这是世间的规矩,他还是找了这样的一个借口。

答:

既知自损恼,都无少功德,

汝自为诡诈,此亦不应理。

【难词释义】

功德:这里是益处、好处的意思。

此:按照世间规矩所做的拔头发等假装痛苦的事情。

【颂文直解】

你明明知道,无论你按照世间的规矩做多少损恼自己的事情,比如拔头发,为了表现出很悲痛的样子,而不肯吃饭等等,都不会对自他的今生来世带来任何的好处。你这样故意装出痛苦的样子,不但是利用身体的欺诈行为,而且也是不应理的。

设问:虽然对自己做这些损恼的事,确实没有任何好处,但是,因为一直希望与喜爱的子女聚合在一起,所以和他们分离的苦,也就难以避免。

答:

如为分布苦,世间遍流转,

于已苦众生,布苦复何为。

【难词释义】

分布苦、布苦:散播、增加苦。

【颂文直解】

与喜爱的子女有多少相聚的欲求,就会产生多少分离的苦。这是必然的规律。而且在世间数数流转的过程中,和不同众生产生的这种分离的苦,已经遍满了世间。对于这些自性即是生老病死苦的众生来说,为什么还要去增加他们的爱别离苦呢?这纯粹是没有任何必要的了。

己二、由集聚无常法则断贪之方便分三:一、思惟集聚分离法则而断贪;二、思惟分离长无始终而断贪;三、思惟集聚为刹那灭法则而断贪。

大家要清楚,这是专门针对我等凡夫所贪爱的集聚进行观察,而且是如理观察,符合真实的情况。这样如理观察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说明集聚是和分离连接在一起的,所以追求集聚,其实就是在追求分离,由此断除对集聚的贪心;其次说明分离的时间远远长于集聚,由此而断除贪心;最后说明集聚是刹那迁变的,会耗费时间,因此是自己的一个怨敌,所以要放下对集聚的贪爱。因此要如理思维和串习这三个修法方便。如理思维,如理串习。思维好了,串习好了后,就能认识到贪著集聚所包含着的巨大过患,从而对集聚断除贪爱,增上念死无常的修行,这样上上的修行也就有易于成就的机会了。

庚一、思惟集聚分离法则而断贪

这个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一种疑问呢?下面来看。

设问:如是对于合际必分的自性,确确实实不应该悲痛,然而集聚是快乐的因,因此喜欢集聚也是合理的。

答:

若喜彼集聚,何不喜彼离,

集聚与分离,岂非俱时有。

【颂文直解】

如果因为集聚是快乐的因,所以你喜欢集聚,那么为何不喜欢集聚的分离呢?因为凡是集聚,都是分离的自性,因此集聚与分离,难道不是一起存在,形影相随的吗?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