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9课著论五本全论内容唯识宗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3-6-22 10:56 ė124次浏览 60条评论

前文已经讲述了外道各派对胜义谛和世俗谛的认识方法。现在接下来论述佛教各派当中,一方面由于善知识的差别,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前世的因缘不同,有部宗和经部宗对于真谛——胜义谛的观点也并不究竟。

有部和经部认为:时间方面的无分刹那和外境方面的无分微尘必须存在;如果这二者不存在,万事万物的显现也就根本不可能存在。如同没有毛线就不能形成氆氇一样,如果毛线存在,尽管是一根线、一根线的,最后氆氇也会存在。同样,如果真正的胜义——最细微的无分刹那、无分微尘不存在,世间万事万物也根本不会存在。因此,所谓的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即使胜义观察时也不能破坏。

【其实,有部与经部的论师们只不过是缘众多极微尘与刹那心识聚集、刹那生灭自性的此近取五蕴而想当然地认为是我而已,认为除此之外的我(指外道所许之我)不可得,由于这(指外道的我)与他们自诩的我(指五蕴之我)之法相不符合,因而与它绝非一体。】

凡夫众生所谓的“我”,只不过是把五蕴的聚合执著为“我”。而外道承许的“我”,是常有的、自在的、独立的、享受万事万物的,它是一切万法的根本,或一切万法的创造者,这种“我”绝对不可能存在。因此,这两种“我”绝非一体。

【所以,他们认定(外道所许的)具有恒常、唯一、自在等特征的我实属子虚乌有。】

有部和经部认为:外道所承许的常有自在的“我”根本不可能存在。

因此,佛教与外道之间,在“我”是否存在这一问题上有很大差别。不管是外道的哪一个宗派,他们都认为“我”肯定是存在的;而佛教当中,即使最低层次的有部宗和经部宗,他们在胜义当中观察时,所谓的“我”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麦彭仁波切在顶礼句中说:释迦牟尼佛的无我狮吼声,任何外道也无法堪忍。

【(从胜义的角度来说,)此宗承许以我而空的所有最极微尘与最极微识是的的确确存在的,而且极微尘也是刹那性,并认为通过修人无我的正道便可使以坏聚见为根本的轮回烦恼荡尽无余,依此脱离三界轮回,无取而证得涅槃果位。】

有部和经部认为:所谓的胜义谛就是最细微的微尘和最细微的心识,这二者必须存在。所谓的“我”在两种极微上是空的,不可能存在,而两个极微其实也是无常的、刹那性的。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小乘认为: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就是胜义谛,他们对于两个极微并未证悟为空性,但是证悟人无我的阿罗汉应该是存在的。麦彭仁波切在很多中观论典,尤其在《定解宝灯论》当中也是如此承许的。

【这些有实宗论师在讲述无实空性等经文时,则一概解释成微量或鲜少之义等。】

【他们讲解说:一切有实法是下劣的,故而称无实(意为以下劣加否定词,其实还是不空的),因为在现阶段此等均是无稳固性可言的缘故。】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是微量呢?因为有实法的本体是下劣的,以低微加上否定词,因此称之为无实。

这些有实法的稳固性特别脆弱,是刹那刹那改变的,所以,人们都说“这是无实法”、“这是空性”。小乘有部宗对《般若经》中所说的空性,用“微量”和“低劣”来解释。

【或者说,由于一切有实法中多数无有实质(意为经中是就大多数而言的),因此说是无实,其原因是前际已经过去、后际尚未产生。】

为什么称为鲜少呢?很多经典中说,一切有实法大多数是没有实质的。因为过去的法已经灭尽、未来的法还未产生,现在的法并不是很多,而是很少很少,因此承许为“鲜少”。他们对《般若经》所说“一切万法皆空”、“一切万法无实”的密意,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唯识宗:这一宗派认为,无而显现的能取所取是遍计所执法,为世俗谛;而能取所取之现基——最究竟的自明自知依他起心识则是以外境所取与执著它的能取来空的,是圆成实,也就是胜义谛。】

唯识宗的观点是什么呢?他们最主要的观点,可以包括在三大法——遍计法、依他起、圆成实当中,依靠这三种法,可以涵盖轮涅所摄的一切万法。

他们所承认的三种法到底是怎样的呢?能取所取所摄的一切法,就像外面的毛发一般显而无有自性——虽然显现,但真正去观察时,没有一丝一毫的自性,这就是遍计法,也叫做世俗谛。各种如毛发般的能取所取是依靠什么显现的呢?依靠自明自知的依他起——阿赖耶识而显现的。所谓的遍计法——能取所取所摄的显而无自性的一切法,在依他起上根本不存在,从不存在的这一角度叫做圆成实,也叫做胜义谛。

【他们认为:如果作为轮涅所有现分之现基的这一心识也不存在,那就成了空中鲜花一样,】

唯识宗与小乘在承许实有的现基上没有什么差别。因为他们也认为:自明自知的心识或者轮回和涅槃显现的本基——依他起心识一定要存在,也就是说,显现万法的基一定要存在。

小乘认为:无分刹那和无分微尘必须存在,不然,就像没有毛线的氆氇一样,万事万物也不应该存在了。而唯识宗对于无情法已经抉择为不存在,但是自明自知的依他起心识一定要存在,否则,万事万物就会如同空中的鲜花一样,有从无因无缘中产生的过失。而中观自续派认为: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和小乘所承认的两个极微都是不存在的,但是,万事万物显现的一种现分应该存在。

这些观点都是不究竟的。也就是说,除中观应成派的观点以外,其他的中观自续派、唯识宗、经部宗、有部宗,还有世间上各宗各派的外道观点都不合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万法显现时一定要有一个法作为“现基”,如果这一“现基”不存在,任何法都将无法显现。这种观点,就是中观应成派的所破对境,将中观应成派称为显宗至高无上的宗派的原因也在于此。

【为此说唯识是胜义谛。】

因此,他们认为:自明自知的心识就是依他起,它是一切万法显现的根本因,也就是所谓的胜义谛,从最究竟来讲,这个因也必须存在。

【对于心识以外异体的无情法,他们依据遮破微尘的理证等予以推翻,由此证明外境不成立。】

唯识宗认为:除心识以外的微尘以及万事万物都是不存在的。这一点,他们是依靠遮破微尘的理证进行推理的。《释量论》和《中观庄严论》当中,都讲到了唯识宗最强有力的一个理证,就是对六种微尘进行观察的推理[ 《唯识二十颂》云:“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还有因明中讲到的显现理、俱缘理[ 也即“明知因”和“俱缘定因”。以明知因推理:现在所见之红色柱子,与能见之眼识一体,所显现的对境具有心之特征故,如同火与火的热性。以俱缘定因推理:对境蓝色与取蓝色之识非为他体,必定同时缘之故,如同二月。],通过这些推理,可以推翻所谓的外境存在这一观点。

【有人不免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么,高山围墙、住宅房屋等真实不虚、不可否认而显现的这一切究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对于上述问题,下面如此回答到:

【这一切的一切在外界根本不存在无情法的自性,然而在迷乱者前却现似存在,犹如迷梦中的现相一般。】

按照因明观点[ 《量理宝藏论》云:现外境乃识本身,此者显现外无有,习气坚固不坚固,能立真实与虚妄。],外面的一切迷乱显现,只不过是习气比较稳固而已。在这样的稳固习气面前,外境的的确确牢固存在。但真正来讲,所谓的外境根本不存在。有关如何不存在的道理,下文还会详细论述。

【如此显现的原因也在于,明觉本体的心识本来犹如无垢宝珠一般,却被清净不清净的各种习气涂料染得面目全非,致使心识显出这样那样的行相,】

各种各样的山河大地究竟是如何显现的呢?显现的来源就是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也就是说,没有被能取所取染污的、如水晶珠一般清净的心。这样明清的阿赖耶识相当于无有垢染的宝珠一样,在每个众生的相续当中具足。

依他起的本体原本像宝珠一样清净无垢,但是这样的宝珠,有些被清净的染料染上了,有些则被不清净的染料染污了。比如,有些人对清净的习气串习以后,会显现极乐世界、铜色吉祥山、诸佛菩萨等等;而以不清净的习气染污串习以后,现在的娑婆世界,包括地狱、饿鬼的世界,全部都可以显现。

【这就叫做依他起心识,与缘起的含义相类似。】

学习《中论》的时候也介绍过,不是缘起的法一个也没有,不是空性的法一个也没有。清净的因缘具足时,极乐世界等清净刹土也是可以现见的;不清净的因缘聚合时,所有不清净的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也是可以现见的。中观宗所承认的缘起,与唯识宗所承认的依他起基本相同。

因此,要了知唯识宗的观点,就必须通达遍计法、依他起和圆成实。在本论当中,麦彭仁波切通过言简意赅的方式,已经归纳性地给我们介绍了这三种法。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