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白话解读

作者:大树 分类: 般若专区 发布于:2023-12-28 9:41 ė122次浏览 60条评论

【原文】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译本)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白话解读】

当初有位善于观察自我的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进入深层思考。他发现:“众生以自我立场,评断现前清净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痛苦烦恼便因而产生可!”

佛陀对舍利子说“舍利子啊!宇宙中凡是存在必然变化,凡是不变化必然不存在,我们的心也是如此。”

舍利子啊!情境只是一时变化,没有好、坏、顺、逆、净、垢、增、减。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样反映当下,不要想它怎么来?怎么去?不要以自我立场去分析眼前情境,没有所要分析的对象,没有主观想法。眼前情境没有顺逆,内心也没有爱憎分别。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苦无从产生,也没有苦需要消除。身心与当下合一,无所欠缺,也无所得。

虽然无所得,但修行者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悟通生命实相。他的心没有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豁然顿悟。 

过去、现在、未来的开悟者们,都依智慧到彼岸的方法,达到最高觉悟。

因此我们知道,智慧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出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

智能彼岸的境界,美妙得无法用语言描述,我来歌诵唱咏:“去啊,去啊!去彼岸啊!大家都去彼岸,迅速完成开悟,多美妙啊!”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