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29课菩萨行品

作者:大树 分类: 中观专区 发布于:2023-10-23 10:15 ė113次浏览 60条评论

乙二、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的瑜伽分二:一、明究竟果涅槃妙德;二、说因大乘道之自性。

丙二、说因大乘道之自性分三:一、说意乐于大菩提发心;二、说加行遍智道之自性;三、明具如是意乐加行之利益。

丁一、说意乐于大菩提发心分三:一、总说意乐力大之力用;二、别说菩提心力之力用;三、特说胜义菩提心之大义。

戊三、特说胜义菩提心之大义

这里的大义,就是特别殊胜的意义。

菩萨初发心,胜过大地上,

一切众生类,转轮王福德。

【难词释义】

初发心:指一地菩萨初发胜义菩提心。

【颂文直解】

尤为奇特的是,获得了一地极喜地的菩萨,具有了初发胜义菩提心的殊胜功德,这已经远远胜过了大地上的一切众生都成为转轮王所产生的福德。

丁二、说加行遍智道之自性分二:一、以方便成办利他之理;二、加行入波罗蜜多之理。

“加行”就是“遍智道”,也就是六波罗蜜多。圣天菩萨首先宣说了成办利他的一个方便,这个善巧方便,就是应不同众生的根机、意乐,而进行相应的饶益,有了这样的方便,菩萨就能够善巧地利益众生了;然后再来宣说修持波罗蜜多之理。

戊一、以方便成办利他之理分三:一、明以方便成办利他之大义;二、明利他善巧之自性;三、明有无如是善巧之功过。

己一、明以方便成办利他之大义

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

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颂文直解】

如果有人用种种珍宝建造了供奉佛舍利的宝塔,而且宝塔高度与色界最高的色究竟天相等,而另外有人调伏了有情相续,使他生起菩提心,经中说后者的福德远远胜过前者的福德。

己二、明利他善巧之自性分三:一、以方便护持所化之理;二、引彼入道之理;三、正说成办利他之善巧。

庚一、以方便护持所化之理

师长欲利他,应承事弟子,

因彼不知利,故名为弟子。

【颂文直解】

因为利他有这么大的利益,因此师长想要利益所教化的弟子,就应承事弟子。为什么呢?因为被教化的人,并不知道怎么样的取舍才对自己有利益,而需要有人对他们宣说,所以才被称为弟子。

那么如果师长做了承事,但是弟子不但不领情,不感恩,反而反对师长,这样师长仍然不应该对弟子厌离,而应该摧毁弟子相续中导致这些恶行的烦恼。所以接下来圣天菩萨说:

如鬼执虽嗔,医者不生恼,

能仁观烦恼,非惑系众生。

【颂文直解】

譬如被鬼执持的人,即使对医生再怎么嗔怒,医生的内心里也不会产生恼恨。同样,能仁诸佛,也是将烦恼视为怨敌,而不是将被烦恼所系缚的众生视为敌人。佛子诸菩萨也应当如是精进随学。

庚二、引彼入道之理

随彼何所喜,先应观彼法,

倘若已失坏,都非正法器。

【颂文直解】

引众生入道的道理,就是对于所化的弟子,传授给他们欢喜的法。比如弟子欲求善趣,则演说戒律,应该这样首先观察弟子适合的法。否则的话,如果弟子的心相续已经失坏,则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圣法之器。

庚三、正说成办利他之善巧

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

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

【难词释义】

痛爱:悲痛怜爱的意思。

【颂文直解】

譬如母亲对于生了病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加悲痛怜爱,与此相同,诸菩萨对于非圣者,尤其是恶业深重的众生,会施加更多的慈爱。

现在很多学佛人,对他人的错误,如果知道是烦恼深重导致的,能够理解和原谅的话,应该说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作为大乘弟子,这还不够,应该在理解和原谅的基础上,还要增上对他人的慈悲之心,不离不弃。这一点对于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也不一定马上能学到手,但是至少大家知道了大乘佛法这样的一个标准,并且在以后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来增上自己的修行。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师长,

以种种方便,令有情通达。

【颂文直解】

如是善巧的根本,即是以大悲心,与诸所化的种姓、根机、意乐相应的方式,进行教化。对于傲慢的人,为了调伏他们,菩萨会作他们的弟子;同样,对于相续清净的所化,则会作他们的师长等,以这种种的方便,令未知实相的有情,通达诸法实相。

因为菩萨利益众生的心很纯净,那么他的悲心会更加坚固,这样他度化众生的力量会更加增强,这样就不会有他度化不了的众生。下面圣天菩萨就来讲解菩萨这样的功德。

如善巧良医,少有不治症,

获巧力菩萨,非所化甚少。

【颂文直解】

犹如很善巧的良医,很少有因为医术不高而治疗不了的病。同样地,菩萨获得了善巧力后,不能度化的众生也就极为稀少了。

菩萨善巧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菩萨了知有情根机的胜劣,并且运用四摄法度化众生,这样菩萨调伏有情的力量就非常强大,非所化之根机也就极为稀少。

四摄法即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一、布施摄,即是众生需要财物,则施以财物;众生需要佛法,则施以佛法;众生需要无畏,就施以无畏,这样就能使众生生起亲近心和信心,而使众生归附而修持佛法。二、爱语摄,即是随众生的根性而善言慰喻,使他们生起亲近心和信心,从而使众生归附而修持佛法。三、利行摄,即用身口意的善行利益众生,使众生归附而修持佛法。四、同事摄,即随众生根性,而与其共事,使他们共同获得利益,由此而使他们归附而修持佛法。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