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1课菩萨行品
乙二、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的瑜伽分二:一、明究竟果涅槃妙德;二、说因大乘道之自性。
丙二、说因大乘道之自性分三:一、说意乐于大菩提发心;二、说加行遍智道之自性;三、明具如是意乐加行之利益。
丁二、说加行遍智道之自性分二:一、以方便成办利他之理;二、加行入波罗蜜多之理。
这以上圣天菩萨为大家讲了获得遍智佛果的修行方法,即需要用善巧方便去成办众生的利益。接下来,圣天菩萨将讲解从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如何用这样的善巧方便,来修持波罗蜜多。
戊二、加行入波罗蜜多之理分二:一、先入布施波罗蜜多之理;二、渐入一切波罗蜜多修行之理。
己一、先入布施波罗蜜多之理分二:一、正说;二、明违品过患。
庚一、正说
如此菩萨在行持十波罗蜜多中,首先入的是布施波罗蜜多。菩萨仅仅听闻到布施的声音,也会对布施生起极为恭敬之心,而趣入布施波罗蜜多之中,这就像《本生传》中所说的那样。下面就从以听闻布施的声音,也心生恭敬这一点来讲述。
施声能显示,死法及余有,
是故于菩萨,施声恒优美。
【颂文直解】
布施的梵文发音是檀那,檀那在梵文中能显示死、法和余有三种含义,正因为这样,所以对于菩萨们来说,这是一个听起来永远优美的声音。
庚二、明违品过患
若谓今行施,当感大果报,
有所取所舍,如商贾应呵。
【颂文直解】
如果说现在布施给他人,是为了能在将来感得很大的果报,即获得今世的名利等的回报和来世的异熟果报的话,那么这种为了有所取才做的施舍,就和商人追逐利润没有区别,这是应该被呵斥的。
己二、渐入一切波罗蜜多修行之理
若昔所作恶,有亦成非有,
彼具善业者,无有不能办。
【颂文直解】
对于这样的菩提萨埵来说,往昔所造的微小罪业,不会成熟;又因为具有了殊胜的善业,那就没有什么波罗蜜多是菩萨不能成办的。因此,菩萨必然会一地一地地上进,而圆满一切波罗蜜多。
丁三、明具如是意乐加行之利益分二:一、现前利益;二、究竟利益。
戊一、现前利益
大势心意者,此间亦无损,
故彼视三有,涅槃无差别。
【颂文直解】
具有如是强大的心,也就是意乐和加行的大乘佛子,在此轮回之中,因为有断的功德,所以不会受到苦的损害。因此,菩萨对三有轮回以及寂静涅槃已经获得了无差别证悟的证的功德。
戊二、究竟利益分二:一、正说;二、建立之理。
己一、正说
若谁一切时,从心自在生,
何因彼不成,一切世间主。
【颂文直解】
这样菩萨具足了福德和智慧的力量,在一切时中,心都能于圆熟净三者获得自在,由此能生起断证圆满的功德,这以何因而不能成为一切世间之主呢?就是说,菩萨必将会现前大菩提。
己二、建立之理分二:一、立遍智为最胜净之量;二、明世间量难知彼。
庚一、立遍智为最胜净之量
世间亦现见,从胜出最胜,
故不思议力,应知亦定有。
【颂文直解】
在世间中也可以现见到,殊胜之中尚有更为殊胜的。比如种姓之中,最胜可以到婆罗门;生处最胜可以到三有之顶的非想非非想处;山的最胜可以到须弥山王;王的最胜可以到转轮王。同样,心的最胜,可以到究竟的遍知一切相的智慧。是故,不可思议的力量,应知也必定会有。
庚二、明世间量难知彼
如是甚深法,愚夫生恐惧,
如是劣根者,怖最希有法。
【颂文直解】
如是极为深奥具足殊胜意义的三解脱法,愚夫因为没有通达而生起了恐惧。同样,诸劣根者,因为仅仅依于见世间的智慧,而怖畏最为广大的遍智量等稀有之法。因此,不应颠倒四依,而应当不依识而依智。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