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诺布法王:阿宗珠巴的建议(第一部分:各乘的特点,以及修行大圆满的根器要求)

作者:大树 分类: 般若专区 发布于:2023-11-30 10:26 ė105次浏览 60条评论

世界各地的大家好!今天我们在洛杉矶开始开这个法会,你们已经知道,我所给予的教法都是和大圆满的教法有关,通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当我们遵循教法的时候,尤其是佛教的教法,我们有什么样的教法,它们是什么样的状况。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很多人都会有疑惑。比如说:我说“这是大圆满的教法”,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什么是大圆满教法呢?跟其他佛法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我修持它,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们活在二元分别的状态中,这就是我们的情况,所以我们会有很多的局限。我们对一切都是有局限的,所以很重要的是:当我们追随一个教法,要了解这个教法的价值,以及我们怎样去领悟这个教法,因为这个是重点。

比如说,当我们说佛教的教法的传统的时候,不只是一种,而是有很多种,为什么会有很多种呢?并不是说佛陀把教法分成很多的教派和传统,这并不是佛陀的教法的要点,佛陀教法的要点在于:把这个教法的真正的知识经验传授给感兴趣的人,这才是教法重点所在。但这也取决于学习教法的人,如果有10个人,就会有10种不同的状况,有十种不同的能力和根器,不可能都是一样的。佛陀要根据个体不同的根器来给予教法,而不是佛陀自己来决定。所以我们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教法。

比如说,当我们讲到大圆满教法的时候,在所有的佛教教派里,都认为大圆满是最重要的最终的教授目标。但是并非所有追随佛教教法的人都是在学习大圆满,这就是一个例子。你可以告诉人们说,大圆满教法是很重要的,应该去学习它来获得证悟;你可以通知人们,让人们明白这一点,但是你会看到人们并没有来参与,为什么呢?因为缺乏了根器能力。是什么样的根器能力呢?并不是金刚乘教法里面讲的,需要像大成就者那样具有很高等的根器和能力,这些大成就者去到乌金国,接受了很高等的教法,比如说时轮金刚或喜金刚等等所有的这类教法。而普通人他们无法接受这样的教法。然后他们就说这些需要很高等的能力,但是在大圆满教法里面,高等的根器和能力并不是指这一点,而是很简单的说法。

比如说,佛陀在显宗里面是怎样讲解的。也许你们很多人并不了解什么是显宗经教。在佛教的教法里面主要有两种教法,一个是显宗,一个是密宗或者密乘。显宗的教法就是指释迦牟尼佛通过肉身来传授,就像今天一些上师,当他们进行一些传授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前去聆听教法,他们就认为自己接受了教法。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自己接受了教法呢?因为我们很多次去听上师的开示,然后我们就理解了,然后我们就很满足,就说我们接受了这个教法,这就叫口传的教法或者口传。口传教法就是佛陀用口在讲解,我们在聆听,通过通常的这种方式进行。不一定是佛陀,有的上师在讲佛法的课程,我们去听,听了就可以理解了,佛陀就是这样来传法的,即使佛陀是完全证悟的觉者,但也并不意味着要以特别的方式来接受教法,这叫口传教法——通过佛陀的讲解来进行,这就叫做显宗(修多罗)教法。什么是修多罗呢?这是一个梵语,我们翻译为藏语叫做“多”,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一个总结,是一个教法事件的总结。

比如说,在鹿野苑的一位著名的国王,鹿野苑是印度的一个地方。有一次他邀请了佛陀,请求佛陀传法,于是佛陀了做了开示,不仅是国王还有很多其他人都接受了这个教法,等传法结束以后,有人就把它记录下来,这就叫显宗经教,就是把佛陀怎样开始讲解直到结束的开示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事件的总结,然后给出一个佛经标题,就把他叫做“鹿野苑的国王向佛陀请法经”,这就变成了一个佛经名字,这是一个例子。所以这取决于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时期,有什么原因等等,所以就有很多不同名字的佛经。所以“修多罗”经教就是这个意思。

今天我们无法(直接)从佛陀那里接受教法,因为佛陀在古远的时候就已经离世了。佛陀并没有在今天住世。但是我们可以从一些上师或者老师那里接受佛法,我们会认为佛陀是究竟的觉者,上师也许不是,只是普通人,这就是我们有所分别的看法,但是接受教法的方式都是一样的,这叫口传的教法。所以在显宗教法里面是这样的,现在你们就知道什么是佛陀的显宗经教了。然后还有两个分支,梵语里叫做Hinayana和Mahayana,小乘和大乘,yana是指车乘,车乘是用来运载的,我们旅游也需要车乘,有很多的车乘,我们有自行车、轿车、飞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用来运载旅行的乘具,这个“乘”就是指承载我们从轮回到达涅槃的证悟的“车乘”。这也是为什么佛法都叫做“乘”的原因。一个乘就是指一种完整的(能够达到证悟的)教法。如果任何一种教法具有“乘”的名称,就表示它是一个完整的教法。你可以以此开始,以此修行,也可以以此获得究竟证悟。但是我们不能够认为所有的乘都是一样的。你们知道自行车跟飞机是不一样的,所以教法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一些很重要的教法,比如很高等的金刚乘教法等等,那么即使有人在传法,一般人也很难轻易领悟,如果他们领悟不了,即便教法很重要也没有用。这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很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教法有很多种类。但是它们的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而怎样达到最终目标或者证悟,就要取决于个体的情况,而不仅仅取决于教法和修法。比如大圆满教法总是说,大圆满教法是给那些具有高根器能力的人的,但是大圆满教法里所指的高根器并不是要有像大成就者那样的高等能力,不是这个意思。高等根器是指我们所学习和了解的佛陀在显宗经教里所开示的根器,这个开示对于大圆满而言就已经具有完美的指导意义了。

在显宗的教法里面,佛陀解释说有五种根器,什么是五根呢?有两种不同的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是指五根感官,能看到、听到等等,这样的作用就叫做五根的能力;这是最常用的“五根”,当我们提到五根的时候是指五根感官。如果我们更进一步细分,就会有五根感官和五尘,五根的作用称之为五识,但是这个五识并不是指心的分别判断,而是这个五根的感官作用,比如我们看到听到等等,它们接受讯息的这一刻就会立刻跟心沟通。这就是识的作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旺波阿”五根,但是当我们讲解个体具体的根器的时候,我们也叫做“旺波阿”,一共有“信心、精进、正念、禅定、智慧”五种能力,这五种根器和能力里面最重要的是第一种,也就是信心。信心也就是指你的愿望,你想要来参与或者想要做一些什么事情,所以你会有一个信心。如果你没有愿望,你就不可能有信心,所以这是第一条,高等根器是指这个。我已经跟你们很清楚地讲过,大圆满之类的教法对所有的人都是很重要的,不止是对修行者而言,即使对不修行的人也是很有用的,大圆满教法对一切有情众生都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人类。如果我们具备了大圆满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就不会有所有这些人类的混乱疑惑,但是人们并没有来参加,没有来学习和修持,这就是问题。可见这一种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比如说,上师很清楚知道,大圆满的教法对所有人类都很有用,但是如果人们不来参加,我们能怎么做呢?就没有办法。我们不能追着大家一个一个地说:来嘛,我来教你这个知识,这个对你很重要、是必须的;如果他们不来参加的话,我们就不能这样做。所以这个个体最重要的第一个根器,一定不能缺失。如果你具备了这一点,你就可以来学习大圆满教法,也许你还没有具备完全的能力和根器,但是你已经具备了第一个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来参与的话,你就可以通过学习来发展其他的根器能力。

佛陀在显宗里面讲解的第二个能力是什么呢?第一个讲的是参与,或者信心、愿望,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但是这个就是它的本质。第二就是你的精进,即使你有很大的愿望来学习和修持,但是你比较懒惰,没有精进的品质,就不会有具体的显现,你也许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是今天有其他的事情,明天再修吧。你明天这样,后天还是这样,到最后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是没有做到,这样是很危险的。所以具有精进的品质也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二个。你有了愿望,也有了精进的品质,但是你没有正念觉知,精进是没有作用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会有很多的事情在生活当中让我们分心。你稍微安静下来观察一下,就会看到有多少个念头升起,当念头升起的时候,有些是重要的,有些是不重要的。我们会思考、分别和追随这些念头,就意味着我们由此分心散乱了。

所以佛陀说了,我们需要参与或者信心,第二是一定要精进,但是还不够,还有正念觉知,否则我们就会分心,如果我们具备了所有这三种品质,但如果我们不具备佛陀所讲的关于第四种品质(也是不够的),也就是关于禅观的知识和了解,即处于禅观的状态——处于禅观并不是我们在思维和分别判断,我们要搞清楚这一点。有的人说:我学到了很好的修法,上师给我传了。是什么样的修法呢?“我们要做这样的姿势,然后要做某种呼吸,然后要在心中做某些观想,然后做一些祈祷”,你就觉得这样就是很高等、很重要的修法了,这是一种修法,但是相对而言有很多这样的修法,都能获得利益,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修法。佛陀说要获得究竟的证悟,要怎样做呢?不只是要做观想、呼吸或者只是做呼吸修法,这些都只是相对的,不是这些。如果我们停留在有三门的层面,每个人都具有三门——身体层面,能量或者语的层面,然后还有心意的层面,这是我们的三种存在,每个人都具备。如果我们停留在这些层面,这就叫做二元状态:我在这里,他/她在那边,这个就是二元观,而不是禅观的状态。禅观就是说,我们要超越心意。

我们需要区分什么是心意概念,什么是禅观的状态。当你学习大圆满教法的时候,第一件事情就要区分清楚这二者。如果你只是学习显宗的教法,我们就不会直接这样做,但最终会达到这点,因为显宗里面提到了二谛,也就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世俗谛就是指我们一般的二元状态,胜义谛是指完全处于空性的知识经验当中。这就是说我们真正做到没有落入心意的概念当中,这样就成为了禅观的状态,但是显宗里并没有直接带入到这个状态或者这样解释,包括在金刚乘的密乘教法,也是跟显宗有所不同的。

你们现在也知道,显宗里面有两乘——小乘和大乘。小乘是被认为是比较狭小的一个,大乘MAHAYANA被认为是比较的广大的一个,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人们通常说:大乘有很大的慈悲心,小乘的慈悲心不足够,这就是他们的主要区别。实际上不是这样,大乘里面有很大的慈悲心,但是小乘里面也有阿罗汉的证悟者,是非常高等的。具有阿罗汉证悟的人,他非常清楚的知道众生受苦的状况,什么是这些状况的因果,我们怎么能够说他们没有大慈悲心呢?他们没有大慈悲心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点并不是要点。我们说小乘和大乘的区别是在哪里呢?真正的区别就是说:当佛陀一开始传授教法的时候,也就是初转法轮的时候,所传的是四圣谛。我们学习四圣谛的时候,很多人都是通过心智的方式来学习。有很多的优美的言辞解释和分析,但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很理解。

我也清楚记得,当我还在意大利的时候,大概是来了两年之后,我去了瑞士度假,那里有一群来自欧洲不同国家的西藏学生在做夏日聚会,他们住在一起一两个星期,他们互相交流知识,也练习一下藏语等等,因为他们住在世界各地。他们就邀请我去那边参加,我就问:我们有什么样的安排呢?他们说,首先由加瓦仁波切的一个侍者来讲一个课程,做一些开示,然后会有一位很博学的格西,那边有一个佛法中心的格西,他会来给予一个教法。我们没有其他的计划,第二天就开始了。他们就等待加瓦仁波切的代表前来,他讲解了一下西藏的状况,以及在欧洲的一些状况,然后跟这些孩子们开示了怎样去学习等等。后来格西就来了,这位格西讲解了四圣谛,但是他讲得很复杂。他讲的时候,我本身是西藏人,我在佛学院学习了很多年,很清楚什么是四圣谛。但是到最后,连我也不是清楚这个格西到底是在讲什么,讲得非常的理论化,大多数西藏学生都睡着了,他们没有去听,因为甚至连我都理解不了,他们怎么能够明白呢?这就叫做心智方式的学习。当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学习的时候,这种教法的知识就不能够被活生生地领悟,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这样来做。当讲到什么是四圣谛的时候,我们应该进入到具体的本质,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明白。

当佛陀讲到四圣谛的时候,他讲的第一个就是苦谛。我们很清楚知道什么是受苦,即便我们身体生病,或者有一些问题,这些就是受苦。如果我们没有食物吃而挨饿,这就是痛苦。我们不能够把所有的苦都列出来,痛苦是无穷无尽的。所有的人都有痛苦,不只是少数人会痛苦,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受苦,苦谛并不是说痛苦是高贵神圣的,而是活生生的受苦的状态。佛陀传法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佛陀一开始就讲很深的知识的时候,比如讲心的本性等等,就很难开展教法。因为在当时的印度,有很多不同的传统,有很多的学者和哲学家,他们并不会总是同意佛陀的这些深奥的理论。如果是他们来学习这样的教法的时候,他们就会和佛陀辩论而不是学习教法,所以佛陀就说:所有的人都有受苦,都有痛苦。这样的话,所有的人都不会跟他有异议,所有的都说我们都在受苦。然后佛陀就说:如果你有痛苦你应该怎么做呢?怎么去解脱呢?所以这个就是重点了,佛陀是为此来做开示的,没有人喜欢受苦。如果你不喜欢受苦,你要做一些事情来解脱它。那你怎么去解脱呢?很多人都说:如果有痛苦的问题,我们就要跟这个问题做斗争。这就是我们的想法,哪怕是今天,很多人当在各个国家地区发生问题的时候,说该怎么办呢?我们要革命。怎么样的革命呢?杀死一半的老百姓,这就是结果,但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可见在佛陀涅槃了2500年之后的今天,人们还是没有学到这一点,佛陀讲过不要这样做,这样做没有用。

为什么呢?因为受到的痛苦是一个结果,通过结果,你会了解其中是有原因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你发现了这个原因,你去改变它、修正它、消除它,这样就能够有所作为了。你跟结果做斗争,是永远不能够胜利的,可见这种革命是没有用的,这就是原因。如果我们好好想想,不仅是佛陀在古代所开示的四圣谛,如果我们去做一些具体的思考,比如说我们可能有一些问题了,比如说生病了,我们一定会立刻想到我们应该去看医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自己不是专家,我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问题、要怎么样做。然后我们就去看医生,医生也不会马上开药给你,他会问你昨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样的作息行为,医生会给你做检查,检查你的眼睛、舌头等等。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检查呢?是为了发现你的病因,检查什么样的病症,这个病症是病因的结果,然后发现了,最终会给你开药,给你一些建议,让你去怎么样去饮食和行为作息。我们按照医嘱去做就能够克服疾病,佛陀也是一样的。

佛陀说,你想要不受苦,就要发现你的苦因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显宗里面著名的业力因果的教法,如果有一个善因或者恶因,就会产生一个善果或者恶果。这就是著名的业力,所以首先讲的是苦谛,然后立刻又讲了集谛。当你发现了你的原因之后,你怎么办呢?光发现时不够的,当我们去看医生的时候,我们有发现自己有什么样的病。因为医生给予了建议和信息。然后他给我们开药,以及行为作息的建议,以及饮食的建议等等。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去做,只是发现了是不够的,并没有什么利益。同样的,当我们发现了因果之后,怎么样才能终止这个因,使它不一再产生这个恶果呢?不犯这个恶业呢?这就是关于第三个圣谛,也就是灭谛,灭谛的灭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发现了这个因,就要终止它,这种情况下,佛陀给予的主要是小乘的教法,也就是小乘里面讲解的终止这个因的方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自己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戒烟,很多人都会抽烟,抽了很长时间,但是现在要戒烟了,因为知道抽烟对身体健康和记忆力很不好。当你了解了这些,你就想要戒烟,有这个愿望。当你要去戒烟的时候,光靠自己戒不了,你今天戒了,明天又开始抽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控制能力。所以,没有这个能力的人,他们为了控制自己的身语意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戒律,显宗教法里就会有这样的戒律,戒律的起源就是小乘。当我们接受戒律,在我们的身体层面或者语的层面、心意的层面,我们就不能够做一些事情,就会有一些非常确切的规矩,我们要去遵循它。当我们接受了戒律,当然我们不是完全的自由自在。我们要受持它,然后保持在这个状态上。通过我们的身语意跟戒律相连,这就是小乘的“小”的真正含义,小的意思就是说:你不能超越这些,直到你的生命结束都要遵守戒律。大乘并不是保持这种方式,大乘也是很重视佛陀的四圣谛教法,所以很多的大乘修行者,他们也都会接受戒律,受持戒律,但是大乘的原则是不同的,主要是依据发心,看我们有什么样的发心。

有一个著名的教言说:(藏文),如果我们有好的发心,我们的修行等等一切都会好起来。如果我们发心不好,一切都会不好。尤其是当我们有不好的发心,比如说我们要造一个恶业,我们要造恶业需要具备三个方面,并不是所有行为都能够成为恶业。比如我们首先要有造恶的动机,比如如果我杀死了一个动物,我有一个要杀死它的发心动机,也许是想要吃它,也许它打扰了我,我有一个动机愿望就是要杀死它,但只是这样是仍然不能够成为恶业的,我现在就需要实施它,我要直接或者间接地杀死它,直接就是说我亲自动手去杀死它,间接就是比如说我请求朋友说:今天我没什么空,但是要吃掉这个动物,请你杀了它吧。我的朋友就去把这个动物杀了。这就是间接的行为,因为是我请我的朋友杀的,这没有完全成为一个恶业。然后这个朋友说:我今天按照你的吩咐,把这个动物杀了。然后你听到之后就满意了。这个时候就完成了一个恶业的造作。我们在藏语里有说:(藏语),“地巴”意思是对证悟的障碍,这是一种负面的力量,都是负面的。“提巴”意思是违缘,违缘并不完全是障碍,但都是负面因素,如果我们不净化它,它就会越来越重,最后也就会成为一个证悟的障碍。

比如我们在大街上走,有一只小动物,也许我们看不到它,我们在走路,脚踩到上面,我们注意到,脚踩到这个小动物了。你并没有任何愿望要杀死它,但是当你仔细看的时候,看到这个小动物已经被你踩死了。我们不能够说你现在在造一个恶业,但是它会成为一个违缘,因为它被杀死了并不会快乐,引起了它的痛苦,这就成为了障碍。可见,要造一个业,首先要有一个发心,因此在大乘的修法里面,我们即便是接受了戒律,我们需要通过戒律来控制我们的身语意,但是我们去观察的时候,如果有一个行为我们要做的,但是跟戒律不相应,但是如果我们去做会有更大更具体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戒律是不允许的,但是大乘的修行者也会去做。因为最重要的是在于你的发心,而不是戒律。

可见修行修持的方式,大乘和小乘是不一样的。大乘意味着更广大、更开放,包括对佛陀教法的领悟方式,上大乘和小乘也不一样,小乘认为只有佛陀通过他的肉身来教授的所有的佛法才是佛法。如果佛陀是在另一个空间和层面传法,比如说在天界和龙宫传授的教法,很多大乘佛经的教法都来源于龙宫和天界,他们会说不接受这些教法。他们总是局限在身体的层面上,眼看耳闻等等,必须是具体的,否则他们都认为是不相应。大乘不是这样的,对于佛陀的教法,我们认为所有的小乘、大乘以及金刚乘,还有大圆满教法、阿努瑜伽等等不同教法,这些都是佛陀的教法,大乘都会承认,更加开放。

比如说今天的西藏,我们有佛陀的所有教法收藏,那是在古代莲师的时代,后来又很多的译师把佛陀的教法翻译过来,包括佛经和密续等等翻译成藏语。有一些教法不仅是来源于印度,还来自于香巴拉,还有乌金国等等,都翻译为藏语。这些古代翻译过来的教法,集结称之为“甘珠尔”『经藏』,有超过最少108卷,被认为是佛陀的教法。还有“丹珠尔”『论藏』,也是从不同的地方翻译过来的,主要来自于印度和乌金国等等,不仅仅来自佛陀的教法,而且来自不同的文化论释论著被翻译为藏语,叫做“丹珠尔”,有超过两百多卷。怎么解释这点呢?这样的讲解主要在大乘和金刚乘里面有说,就是关于佛陀教法的看法。小乘认为,只有佛陀在印度传授的教法才是佛法,但不只是这些,这只是口传的教法,但我们不能说佛陀的教法都是口传的。比如说在大乘的教法里面,有一个非常精髓的大乘的教法,也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般若教法的精髓,它是非常短的一部佛经,这部心经,西藏人、蒙古人、汉人、日本人等等,都会用自己的语言来念诵这部心经。因为它是大乘里面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即便它是很短的。如果你看过《小活佛》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出家人,他在念诵“无眼耳鼻舌身意”等等,这就叫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没有人认为这是佛陀的原话,百分之百的不是佛陀说的话。但是你去看《心经》的话,里面就有解释是谁在讲解眼“无耳鼻舌身意”、“无苦集灭道”等等 这些话的,实际上是通过观世音菩萨讲解出来的。佛陀是处于禅观之中,佛陀并没有做一些分别判断,没有做解释。舍利弗在问观世音菩萨,在佛经里面没有这样讲,但是我们可以自动明白这点,之前舍利弗问佛陀一些问题,佛陀说:你去问观世音菩萨吧。然后佛陀就进入了禅观,然后舍利弗就问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做了开示,这也不是唯一的一部这样方式的佛经,还有其他一些佛经也是这样的方式。这种佛经在大乘里面叫做“杰颂诺比卡”,就是佛陀开许观世音来讲解,现在观世音的话就变成了佛陀的话。因为佛陀处于禅观当中,佛陀和观世音的状态是不二的,有二元分别的是我们而已。因此就成为了佛陀的开示。这是一个例子。

在大乘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部佛经叫“莱奥啊呜钦多”《天界法鼓经》,当我们讲解大乘的时候,我们会经常的引用这部佛经。这部佛经的历史是怎么样的呢?有一次在天界里面,出了一些问题,我也不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当时需要佛陀的教法来做一个解释,但是并不是直接由佛陀出来讲解,而是有一面大鼓,在当时需要这些教法的时候,从这个没有人敲打的大鼓当中,自然出现了佛经的声音,于是一部完整的佛经就被记录了下来。后来通过大成就的证悟者把这个教法从天界引入人间。很多大乘的教法都是这样来的,是在佛陀涅槃也就是示现死亡300年之后,所有的这些大乘的佛经就发展起来了。因为在印度大部分都是小乘佛法。这就是一个例子,这种佛法就叫做“钦杰拉比卡”,意思是通过佛陀的加持而出现的。不仅是有来自大鼓的佛经,还有一些来自佛塔,有些来自树木,如果我们去读大乘佛经,就知道有很多这些佛经,这些也是佛陀的教法。我们不能局限地认为佛法只是佛陀的口传教授。

比如说,很多金刚乘的教法,比如说今天非常流行的时轮金刚教法,我们说时轮金刚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显现,但是不能说时轮金刚是通过佛陀的口传方式传授的,不存在这样的方式。有时候我们学习一些历史的时候,我们会说在佛陀涅槃之前的两年,佛陀在印度的南部显现出来传授了这个教法,有这样的一些说法,就是关于佛陀显现为时轮金刚来传授这个教法的一些讲法。但是我们这样的来讲解也是很难的,因为这些显现是净相层面的显现,是超越心意识的,我们所想的“在何年何处传授的”等等,这是一种二元观,净相层面是超越二元的,没有(普通)人能理解(超越二元的净相)。如果你去读一些密续,大部分重要的高等密续,一开始会说有某位上师或者本尊,这位觉者显现为上师和弟子,因为要跟处于二元状态的普通人来沟通,让他们能够理解,然后会继续讲解。当你读到密续的最后,有些密续会说没有人讲过一句话。我们就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了,因为它是超越时间的,时轮金刚确实是佛陀的一个显现,但这个显现是超越了时间的,并没有局限在什么时间发生。有的人阅读密续的时候看到里面说佛陀在涅槃的前两年在印度南部传授了时轮金刚,他们就认为是以口传的方式传授给某人,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时轮金刚不是释迦牟尼的肉身,即使可以是佛陀的一个显现或者示现,但是不可能是佛陀出家相的样子,我们逻辑上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佛陀(肉身)是一个比丘相,时轮金刚是佛父母的双运相,这怎么相应呢?时轮金刚是报身的显现,也就是净相层面的显现,不是凡夫的境界,我们必须搞清楚这点,我们没有能力看到净相层面。

比如当我们讲到虹光身的时候,什么是虹光身呢?就是说我们有肉身,我们有所有的五大元素地水火风等等,然后我们就有了肉身,通过修法修行,把肉身的物质融摄到本质之中,也就是五色光。五色光是在清净的净相层面的显现。对于普通人而言,当某人的物质身体融入五色光的本质中的时候,就变得不可见了,因为我们没有能力看到。莲花生大士说过:我会在对我有信心的人面前显现,尤其是在藏历初十的莲师日,我就会显现在这个人的面前。这是莲花生大士的一种承诺。所以当我们在藏历初十修会供,通过密咒、手印、观想等等,以及用莲师的金刚七句和莲师沟通时候,莲师当然是会显现到我们面前的。但是我们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只能看到业力产生的二元业相,并不能看到本质的状态。比如我们睁开双眼,只能看到二元相对的层面,我们永远看不到净相的层面。在金刚乘里面,这些大成就者,他们知道金刚乘的教法非常重要,而且我们在一生的修法当中就可以证悟,是非常重要的。他有能力和净相层面沟通,普通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所以他们就想:怎么样才能让净相层面的教法让普通人也能接受呢?他们知道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我们心意的能力,做一些观想、思考判断,可以通过想象进行,我们有这个能力,通过这个能力也有可能接受这个传承和修持。所以这些大成就者就给予了所谓的灌顶,你们知道,如果我们追随金刚乘的教法,我们不需要像显宗那样受持戒律,跟这个没有关系,但是我们需要接受灌顶,灌顶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有一位上师。我们相信这个上师有完全的能力,我们决定追随这个上师,然后会说:请上师给我们灌顶吧,我们要追随教法。当我们接受灌顶的时候,一开始有一些词句,上师会让你跟着念。也就是说,你需要来参与,有这个愿望,否则你就无法接受。然后上师就让你心意当中观想:我们并不是处于凡庸的大厅里面,而是在一个坛城里。什么是坛城呢?就是说在接受净相层面里的本尊显现的时候,这个空间就叫做坛城,如果是接受时轮金刚的方法,这个层面就是时轮金刚的坛城,如果是接受了喜金刚的修法,那就是喜金刚的坛城,坛城是不同的,因为是不同情况。然后我们就接受这个信息,做坛城的观想,然后观想面前有你的上师,你并不是把你的上师认为是凡夫,如果是把你的上师认为是凡夫,这样你就没有净观,你就要改变过来。你要观想面前的上师显现为时轮金刚的样子,时轮金刚是什么样子的,上师会给你一个图片让你看,给你讲解。告诉你要做这样的观想,然后你做了,在一个清静的坛城中,自己的上师显现为时轮金刚,在心意当中做这样的观想。虽然你没有能力真正地看到坛城,但可以这样来修。现在,上师会告诉你时轮金刚的种子字,或者三金刚的种子字,嗡阿吽,上师会让你观想三金刚种子字放光,你接受到放光,然后自己立刻也转化为时轮金刚,你做这样的观想,这样你就接受了所有修法的信息。比如说要观想什么装饰、有多少个头、多少个胳膊腿等等,全部都是观想出来。现在上师用密咒来加持你,还有很多的表法物来加持你,你们可以看到灌顶当中有很多这样的东西,都是用来加持的,为什么加持是有必要的呢?因为如果我们跟这个传承的加持力相连,我们这样来修持就可以获得证悟。这就是原因,尤其是通过这种密咒,每一种灌顶都会用很多不同的密咒来加持。密咒是一种声音,声音是一切万法从空性中显现的本源。所以密咒就变得很重要了。

当你接受了灌顶,然后上师也会给予修法的指示,你就要开始修法了,因为你接受了教法,上师已经给你引导了。很多人觉得接受灌顶是一种祝福加持,很多人也说你去接受灌顶没有问题,不需要有誓言。很多人会觉得害怕,如果接受了这个灌顶而没有修法,就会不好,就问有没有这样的问题,那些人就说不用担心,没有问题,这只是一种加持。实际上这样是不严肃的,并非如此。如果你不想要修法,就没有任何理由给你灌顶。上师灌顶是为了展示修行之道,为什么要给你展示呢?是因为你要来修持,你要来证悟,所以自然就会有誓言承诺了。但是现代社会里有很多人会组织(灌顶),要组织像时轮金刚这样的大型的灌顶法会费用也是非常昂贵的,需要数千人前来参加。然后会有很多收入,现在就可以去组织,到处去旅行等等,就都没有问题了。所以组织者并不是考虑你是否要证悟,而是考虑灌顶法会是否能够组织起来,所以出发点是不同的。所以参加灌顶的人明白这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真正了解金刚乘教法的含义,哪怕你接受了很多不同的传承,而没有一个个去修法,也是没有问题的,也可以把所有的修法都融入到一个修法里,但是你要这样去做,就要有基本的知识经验。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知识经验,如果没有就不会有用。

如果你修持了时轮金刚、喜金刚、或者胜乐金刚,任何这样的高等修法,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你要获得转化道的证悟,或者是时轮金刚、或者是喜金刚等等,而这些都是净相层面的报身显现,你不需要修三四个不同的修法,来获得不同的三四种证悟,没有必要,只是一种就足够了,在报身层面当中,没有人限制你、检查你的通行证,一定是来自于喜金刚或者时轮金刚,没有这回事。这只是我们的局限,当我们明白这一点,就可以把任何的修法都融合起来。比如说萨迦派的传统,即便是有几百个灌顶,但是具备这种知识经验的人,他可以把所有的修法都融入到喜金刚的修法里。他们每一天都很准确地修习喜金刚,从来没有中断。这就是金刚乘修法的方式。金刚乘的修行方法叫做转化道。

在显宗里面的大乘和小乘,他们的修道的特征都叫做出离道,当我们受持戒律的时候。就要出离、抛弃一些东西,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是负面的,比如烦恼。你觉得如果认为有烦恼,它就像毒药一样。你们知道所谓的三毒,三种根本烦恼,或者说五毒、五烦恼,为什么叫五毒呢?如果你服毒就会死掉。同样的,如果你被烦恼局限,它是负面的不好的,你就会轮回受苦,所以它是负面的,因此要抛弃、出离它,但出离是显宗的特征,明白这点是有必要的。

在金刚乘里面,当你修行的时候,你是不需要出离的,没有任何需要出离,你需要去转化,要有这种领悟转化的能力。在我们的潜能状态当中,有所谓的智慧的潜能的显现,就是正面的智慧和负面烦恼的显现,它们的本质是同一个,但是因缘和具体环境显现的方面不一样。所以取决于我们的知识经验和领悟。因此,把金刚乘教法传入西藏的莲师讲解了转化道的方法,他用金子做比喻:如果我们有一小块金子,金子总是有很宝贵的价值,如果我们把金子做成金佛,然后我们就会说有一个非常好的金佛。当我们这样说的时候,对佛陀教法有信心的人们,他们就会来在金佛前面礼敬、祈请,来供花供香等等,来拜这个金佛。但是我们在不同的环境之下,我们把金佛改变了,做成了一个很雅致的金烟灰缸,它的本质仍然没有改变,一直是同一块金子,但是它的外相改变了,没有给它献花礼敬它,而是向里面扔脏东西,它的作用不一样了。这个例子就是莲师讲解的。转化就是这个意思,我们接受了灌顶和修法,我们就知道不需要抛弃烦恼,而是需要转化它。有可能通过一些方法来转化,这就是我们接受灌顶和修持金刚乘教法的原因。

所有的金刚乘的方法都是这样的。所以在金刚乘教法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个修法叫做上师瑜伽。上师瑜伽在显宗里面并不存在,因为(显宗)没有上师瑜伽的作用方式,只是口传的教法。如果你学习的是显宗的教法,帮助你理解佛经的这个老师,他是一个很好的善知识,但只是如同很好的朋友来帮你,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了。所以在藏语称之为善知识,就是给予你很好帮助的一个朋友。在金刚乘里面就不一样了。在金刚乘里面有所谓的根本上师。即便今天有一些人在显宗里面有使用“根本上师”这个说法,但这是不对的,在显宗里没有根本上师的说法,在金刚乘里面根本上师是很重要的。他是指让自己真正领悟了本性的人,这个叫做根本上师。

有的人说:我的根本上师是这位喇嘛或者那位上师。我就问他:你的根本上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是你的根本上师呢?他说:他/她把我引入了佛门。但这并不是根本上师,他只是给你做介绍而已。根本上师是指,你有身语意或者所有相对的状态,通过这样的相对状态,上师设法让你领悟到你的状态不只是有心意而已,而是有心的本性。心的本性是什么,怎么去发现它?上师会给你建议和方法,然后你和上师一起修这样的方法,你发现了本性。有人这样给你引导,让你发现本性,这就叫做根本上师。因为所有的教法和知识经验的根本都和这个相关,包括在大圆满教法和金刚乘的教法里面,称之为“基谢贡措”,意思是发现了一,就发现了一切。你所发现的这个一是什么呢?这就是你的心的真实本性。你发现了本性,就发现了一切(的本质实相)。

直到你发现你的本性之前,你都是在追随你的心,这样的话,你就有无穷无尽的事情要去学习研究。但是你并没有处于真实的本性当中。在大圆满教法里,它跟金刚乘的转化也是不同的,当你进行转化的时候,你需要有净相和不净相的概念,这些就是心意的概念,你需要具备这些概念,然后把不净相转化为净相,我们做这样的修持也是心意的概念。当你去修持金刚乘修法,接受灌顶的时候,然后你还要接受这个修法的指示。上师给你解释,你首先要修持生起次第。这个就是把你的整个层面在心里转化成本尊和坛城等等,当你成功做好这个观想的时候,也就是说你不再需要很多的努力就可以立刻生起这样的明性。这个时候你就修成了生起次第。这个时候你要怎样做呢?你需要修圆满次第,进入另一个阶段。

圆满次第就是说:在此之前,你做的所有的观想就像是幻想一样。你是在你的心当中来创造出这一切,但是并没有跟你的存在融摄起来,你的身体等等还是在那里。当你闭上眼睛观想的时候可以感觉到自己是本尊、有坛城,但是睁开眼后再也见感觉不到本尊和坛城了,所以并没有融摄起来。所以现在要通过圆满次第来修持,就会有解释一些方法,我们怎样去运用身体当中的脉和轮、坛城,五蕴显现为五方佛等等的内在观想。所有这些作用都跟我们的生命能量相连,也跟我们的呼吸有关,以及这些不同的脉和轮,还有拙火的能量等等的循环,我们把所有的这一切都融摄起来,就个就叫做圆满次第。现在当我们把两个次第完全融摄起来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密咒进行,密咒就是一开始从空性的当中显现的方式,通过这个力量就能够进行融摄,当到达这个高层次的时候,最终就超越了心意。在此之前,你都是一年又一年地通过心意的概念来修持,都是和心意有关的方法,所以需要很多年。它不需要和显宗那样多生累劫,但是也需要很多年。比如说在西藏,我们有“度甲”,也就是禅修学院或则闭关禅修学院。多数这些学院的修学时间都是七年,不是三年,西方的一些佛法中心开办的是三年闭关,觉得三年已经很长了,实际上三年过的很快,并不会有什么证悟。即使我们修七年的这些金刚乘的修法,也不容易获得完全的证悟,也就是大手印的证悟。大手印就是说,当你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达到不二之后,处于这个不二的状态,也就是说你已经超越了心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状态就称之为大手印。这就是所有金刚乘传统里的大手印。大就是说究竟的、完全的,手印是指象征,象征是什么意思呢?在金刚乘里面一切都是象征,你在观想时轮金刚和坛城,这些都是象征而已,不是真的有这些东西在净相层面存在。因为在有这个传承显现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种净相,它就成为了转化道的一个方法。时轮金刚的形象也是这样的,一切都是象征。即便是本尊的手上的一些装饰物、法物等等,都是一些象征。象征在梵语里叫做Mudra。

大手印是指:一切都融入了这个大的象征当中,这个就是大手印的状态,完全超越了心意的概念。如果你要问:什么是大手印和大圆满状态的区别呢?大圆满也就是指我们的本性。实际上没有任何的区别。大手印和大圆满是完全一样的状态,区别在于我们进入这个状态的方法,通过什么方法来修持,这就是区别。大手印是通过转化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状态。当你学习大手印的修法的时候,在噶举派传统里面,有一个稍微不同的大手印修法,跟其他的大手印的修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格鲁派里面有一个格鲁派的大手印,有很多的修法指示等等,在萨迦派有专门讲解金刚乘修法的最终目标的状态,是萨迦班智达的一个很好的开示,我们就可以明白它确实和金刚乘的最终目标相应。但是在噶举派里所传的这个大手印是冈波巴尊者所讲解的方法,这个大手印是有所不同的。冈波巴是米勒日巴尊者最重要的大弟子。你们知道,米勒日巴是很重要的一个噶举派上师。冈波巴也是一位对所有教派传统都非常博学的学者,也是非常高等的修行者,他对于大圆满心部也非常的擅长。

大圆满里面有心部、界部、窍诀部三部教法。心部是第一个部分,里面有很多的密续和论释,冈波巴尊者非常的了解这些,所以他就呈现了一个非常类似大圆满方式的大手印,因此他的大手印是(跟一般传统的大手印)不一样的,了解这一点很重要。在大圆满里,它的修道特征,称为自解脱道。通常当你只是学习显宗或者金刚乘经教的时候,没有人会给你讲这些,但是在大圆满教法里面会有讲解,说有三种解脱的修道,这是非常重要的,三个解脱道的意思是,主要有这样的三种修道,因为我们的个体有三种存在——身语意。身体是比较物质的层面;语就是指我们的口或者声音,更多跟能量层面有关,能量层面比身体层面更加的复杂。我们在身体层面可以去看和触摸,可以很容易领悟,但是能量层面是更加难的。而更难的是心意层面,所以这些修道也是跟这些方面有关,跟身体有关的就是显宗的教法,所谓的出离道,也就是佛陀口传的教法,包括小乘和大乘。如果和能量层面有关的就是金刚乘的教法,对于金刚乘而言,更多地了解能量的各个方面是有必要的,因此发现了有转化的可能性,不需要去出离,这就是金刚乘教法的特点。

在大圆满教法里是叫做自解脱道,为什么呢?因为在大圆满教法里面,即便是金刚乘里面的净相和不净相这样的层面的概念,在大圆满教法里面也是不需要的。这个就是说,并不是说当你成为了大圆满修行者就没有净相和不净相了,当然每个人都有净相和不净相,但这并不是要点。要点在于,比如说:在大手印的教法最后,当大成就者最终证悟大手印之后,他们就发现了最终的实相,他们就会留下一些嘱咐建议,曾经有帝洛巴和萨罗哈尊者的开示,嘱咐他们的弟子说:(藏语),我的弟子们啊,你们不要过于执着相,更重点的是(要远离内在的)执着;(修行的重点)不在于外在的相,我们把外在的境相分别为好和坏等等,而执着是内在升起的,你们要克服这种执着,而不是追逐外相。这是一个例子。

在大圆满教法里面,外在是相对的,即便是净相还是不净相都并不重要,因此大圆满教法里也讲过很多次:当你在禅观的状态或者本性的状态,你并不是处于心意之中。当你处于你的本性当中,你在这里看到的轮回的不净相或者可怕的事物,或者你看到了一个像天堂一样的净相的层面,它们都是没有区别的。然后就有人否定大圆满的教法和汉地的禅宗,他们说大圆满认为净相和不净相没有区别,这是很可怕的说法。但他们并没有理解清楚,这是说:当你处于禅观里面的时候是没有分别念的,当你处于普通的心意识当中的时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你一定要分别清楚。

所以在大圆满教法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自解脱。要领悟自解脱,需要了解一个例子,在大圆满的教法里面很重要,就是镜子的例子。你们知道什么是镜子,有很多的镜子,这个也叫做一个镜子。比如说我们在大圆满教法里使用的镜子,但不一定是这种,任何镜子都可以,包括房间的镜子,车子的镜子,都是镜子,你往里面看,就会显现你的脸,照出你的样子。镜子在大圆满教法里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为什么呢?因为镜子有显现不同的反射影像的无尽潜能,镜子不需要任何的程序,任何的物体放在镜子的前面,都会立刻显现出来。它也不是慢慢照出来的,而是刹那间立刻就会出现颜色、形象、大小等等。这就说明镜子具有无尽的潜能。但是如果我们要去发现它,怎样才能知道它的这种潜能呢?我们就要使用镜子,如果有一面镜子,我们往里面看,就会照出我们的脸,我们把一个东西放在镜子前面,立刻就会照出这个物体,我们看镜子里面的周围,一切都会反射出来。为什么会显现反射呢?是因为有助缘存在。助缘就是有镜子面前的物体,镜子就会显现出来,但是这种反射并不是镜子的本性,我们看不到镜子的本性,也摸不到。但是我们怎么去明白理解它有无尽的潜能呢?我们不断变换物体来照镜子,看到不断的有改变的显现,这样的情况下,这种反射影像对于发现镜子的无尽潜能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射,我们就无法明白镜子有这样的无尽潜能。这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把这个例子带到我们的教法里面,我们有心意的状态,心就是我们在思维、判断分别等等,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心,但是当我们讲到心的本性的时候,什么是心的本性呢?心的本性就好比是镜子的潜能一样,也具有无尽的潜能。心怎么用镜子来比喻呢?心就好比是镜子里所显现的不同种类的反射,当我们思考和判断所有一切事物的时候,这些都好比是镜子里面所反射的影像,这就叫做心的作用或者心的概念。通常我们过于追逐我们的心,完全对于我们的心的本性无知,或者忽视了,这就是我们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有教法、方法,去遵循它们来发现心的本性。

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的问题,什么问题呢?我们仔细去观察,就会明白我们有问题是由于完全被心所控制了。我们过于相信心的思维判断,认为这个真的,这样来思维。当心控制了我们,我们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当我们遵循大圆满教法的时候,我们就要发现这一点,如果我们想要从这样的问题里解脱出来,我们就要学会怎样去运用心。运用心是很有用的,如果我们不运用心,就无法发现我们的本性。如果我们不利用镜子当中反射的影像,我们就无法发现镜子的潜能,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心意概念都是不好的。当我们对我们的本性无知的时候,心意概念就是负面的,当我们被心所控制,我们就会成为心的奴隶。这样就会有无数的问题出现。当我们发现了这一点,现在我们成为了大圆满的修行者,然后慢慢地学会怎么样去运用心、控制心。这当然是有可能和有方法的,不只是说说而已。所以当我们学习大圆满教法的时候,首先会有很多的方法来区分心和心的本性,有一系列叫做轮涅分别法的大圆满修法。

有的人说:我们需要修前行或者加行的修法。如果你有时间、有可能,我们也可以去修前行,一点都不会不好。前行是很有用的,我们知道它很有用,是因为我们活在时间当中。但是佛陀在佛经里面说:我们应该根据人们的情况来给予,就是说要根据人们的愿望、条件和能力,看看他们有什么样的愿望,我们跟这些相结合来传授,佛陀并没有说:如果你没有修前行,就不能修这个那个法,不是这样的。当我在许多年前开始传授大圆满的时候,我直接就传了大圆满教法,因为我知道大圆满教法是最重要和最精髓的,对很多人是很有用的,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就是一个例子,在我一生当中,我发现大圆满教法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我认为自己属于大圆满传统,并非如此,我并不属于任何的传统。如果有需要来这样区分的话,按照我的家乡的传统,我是属于萨迦派的,不是大圆满。如果说后来被认证为(噶举派)转世的话,这是作为一种传统的方式,我是属于噶举派的,这些都和大圆满没有关系。但是当我接受教法的时候,我发现大圆满教法是最重要、最精髓的,所以我就成为了大圆满的修行者。当我有这样的经历,我看到这些人想要跟我学习佛法的时候,我当然就试图给他们传授大圆满的知识,这就是原因。有些人专门请求说:请你去开一个大乘的法会吧,我也可以这样做,我学过很多年的大乘,我也可以讲解的很好,即便是让我讲解小乘,我也可以这样做,金刚乘也是一样。但这是另一个问题,当我们开一些座谈会,通过心智的方式来学习;但是人们不是这样来学习教法的,人们是为了克服他们的问题和轮回的痛苦状况。对于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大圆满的教法,所以我就开始传授大圆满教法。

当我开始传大圆满的时候,第一位传授大圆满教法的最重要的上师、佛陀的化身就是噶饶多杰(极喜金刚)。他所有教法的精髓就是椎击三要——怎样去传授,怎样去学习,怎样去修持大圆满教法,这一切都总集在椎击三要当中。其中第一条就是直指心性,我们应该进行心性的直指。直指就是指:让弟子明白心的概念和心的本性是不一样的,而大圆满教法是通过心直接进入禅观的状态、心的本性,这就是我们需要引导介绍的,我就这样做了。当时有些上师就批评我说:南开诺布上师直接给那些没有修前行的人传授了大圆满教法。有时候,他们这样来批评的时候,我就不高兴,我就说:如果你们要来批评我,你就去批评噶饶多杰。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噶饶多杰就应该传下椎击四要,首先应该修前行,然后是才是直指。但噶饶多杰没有这样做,我们不能说他忘记了这一点,因为他是证悟者,从来不会健忘。

后来这些上师也明白了实际状况,也以不同的方式来传法。因为他们也了解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西方人的状况,并不像在西藏一样。当我这样开法会的时候,一开始就这样传大圆满的教法,但有时候也会有问题。有些人并不明白如何真正处于教法的真义当中,很多人只是处于幻想的状态。他们说大圆满教法很好,没有什么特别的戒律,很自由,然后觉得我们什么都可以做了,但是大圆满教法里并没有这样说。在大圆满教法里,我们会感觉到更加自由自在,因为有可能融摄一切,我们可以学习这点。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这是很容易的。

因此在这些天里,我们有这样的教法,在我们的计划里写了要讲一个来源于《声应成续》的教法,里面有关于怎样治病的讲解,是跟我们的身语意、行为等等有关的讲解。但是我想了一下,要做这样的一些讲解有些困难,因为我们只是有很短的时间,我们无法有具体的实践,尤其是身体方面一些姿势讲解,并不容易做到,所以我就想:这些教法都是很重要的,有另外一个大圆满的教法来自很著名的上师阿宗珠巴尊者的一个很重要的开示。就是说关于阿宗珠巴尊者开示大圆满的行者要如何修持大圆满、进行融摄的一些内容,并不是很长,我们可以在这几天里很好地学习。我觉得讲解这个教法可能更好一些,我是从阿宗珠巴尊者的儿子珠嘎仁波切那里得到这个传承的。

当我在闭关的时候,他来到了我闭关所在的地方,这是一个很著名的圣地,他来到这里住了好些天,我就从他这里接受了很多的教法,包括这个教法。所以这几天,我就是想要给你们传达这些开示的信息。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怎么样处于大圆满的状态。什么是大圆满呢?通常我们提到大圆满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大圆满是教法的名字。但是实际上并不是教法的名称。如果我们说大圆满教法,这就是教法的名称,有的人认为大圆满是一个教派,或者一个传统等等,实际上跟这些没有关系。大圆满是指我们的状态。通常我们用说一般的方式讲的时候,我们会说有心和心的本性,如果我们说我们心的本性是什么呢?是什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本性就是大圆满。

大圆满是怎样的呢?然后我们会用心智的方式来讲解。我们发现大圆满的方式并不是心智的方式,我们要通过经验来发现,我们永远无法仅仅通过分析、思考、判断来发现大圆满的状态,永远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经验来处于大圆满的状态。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样来通过经验进入这个状态,要了解这一点,就需要通过所谓的上师口传教法的方式来了解。上师用很多个小时的时间来给你讲解,关于怎么样发现或者进入这个大圆满的状态。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我们的总是通过心智的理解来应对一切事物,以此来学习、思考和判断,做一些分析,尤其是当我们学习一些佛法理论知见的时候,通过一天天、一月又一月,我们所做的就是做分析,很多上师相信当我们一天一天地分析下却,有一天也就会领悟了。但是当我们学习大圆满教法的时候,从来不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这个经验。我们只能通过我们亲身经验来发现。这个也是在显宗的般若波若密多教法里说般若是超越了语言文字解释的原因。在显宗里面也是这样讲的。在金刚乘里面说大手印状态是超越了语言解释的,没有人能讲得出来。

在大圆满教法的一个祈请文里面说:要解释我们的大圆满的本性,即便是佛陀的舌头也是很无力的。这并不是说佛陀的舌头真的很无力,而是说即使是佛陀也讲不出来。佛陀在佛经里面说:(藏语)这是甚深的、寂静的,超越了所有的概念,我已经获得了这样的一种领悟,这一种甚深的光明,等等;但是当我这样去讲解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这就说明这种领悟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唯一的方式就是亲自去经历经验。

有一个大圆满教法里使用的很简单的例子,有一位母亲,母亲有个女儿,女儿是盲的,一生从来没有见过任何东西,然后她长大,她喜欢吃牛油,总是叫她的母亲给她牛油吃。有一天她就问她的妈妈:我喜欢吃牛油,但是这个牛油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母亲就说牛油是白色的,女儿又问白色是怎么样的呢?母亲就解释说白色不是黑色,所以她根本就讲不清楚。可见,如果有这样的方法,让我们去稍微了解一下,我们就能够立刻发现,这就叫做发现。在大圆满教法里非常重视,我们要区分清楚“相信”和“发现”。只是相信,它跟实际情况是不完全相应的,你可以百分之百的去相信,但是你的心也会改变,这就是所谓的相信。但是如果是你自己的发现,你就不会去改变它,如果你真正的发现了一,就可以发现一切。这就是大圆满教法里面经常讲的。比如说你一生当中,你从来没有吃过糖和甜味,你就不知道甜味是什么样的,你可以去问很多专家或者查了很多书,看看甜味是怎么样的?你今天看到这个说法,明天看到另外一本书写得好一点,你就会改变你的想法,但是你并没有去发现,如此进行下去,包括佛法的知识和理论也是这样的。同样,跟小乘一般,当你进入了大乘的原则和经验的时候,你就明白小乘跟本习惯的知识经验不太相应。当你学得越来越高深,比如瑜伽行派(唯识)讲得很好,但是你学到中观就会发现唯识也有错误。所以就是例子,我们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不知道巧克力是怎样的味道,有人给你一小块的巧克力,如果你把它放在嘴里面尝一下,只是几秒钟,你就能发现了:哦,现在我就发现甜味是怎么样的。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这种了解,这就是发现而不是相信。所以在大圆满教法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发现。我们要发现的是自己的本性,要发现本性,并不是要你去听上师讲,然后相信上师是怎么样讲的,这都是很相对的。而是上师跟你讲你怎么样去发现,然后自己要去实践,然后我们一起修:哦,现在终于发现了!这个就是在大圆满教法里应该做的。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做回向。你们知道怎么样回向,把我们所有积累的功德回向,因为当我在讲你在听,我们就积累了很多的功德资粮。我们也已经有很多的善业累积起来,所有的这些善业,我们并没有自己保存起来,我们要回向给一切有情众生,让它成为所有有情众生解脱轮回的因缘。当我们通过发心来做这样的回向,如果有一些众生,我们跟他们有具体的因缘,他们就会获得具体的利益。即便是没有这样的因缘,我们通过回向也能够积累这样的因缘,这就是很好的修法,然后通过这个密咒来加持我们的回向,(回向密咒)这个本身不是回向,而是对回向的加持,包括加持修法等等一切。当我们用这个密咒来加持的时候,修法就会变得有更加具体的效果。我们现在做这个回向。

嗡达瑞达瑞班达瑞梭哈!

嘉亚嘉亚!悉地悉地!啪啦啪啦!

啊阿哈夏萨玛!

玛玛阔林萨曼达!

今天的教法就讲完了。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