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31课著论五本有何必要轻而易举含义
下面继续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部分。前面已经讲了,麦彭仁波切最后所抉择的显空双运或者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见解,不仅是前译宁玛巴高僧大德们的究竟观点,也是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藏地四大教派或五大教派[ 藏地一般说四大教派,也即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有时也称为五大教派,即在前面四大教派加上觉囊派。],所有高僧大德们的究竟意趣。
萨迦派高僧大德们对显空无二的中观见解如何,前面已经作了介绍,下面对格鲁派宗喀巴大师所传下来的教言进行说明。
【至尊宗喀巴大师也正是为了用慈悲之手救护不具备以理观察的定解而一味迷失在离戏的字面上结果对实执无有任何损害导致误入歧途的那些初学者,才暂时强调说以观察所引发的无自性执著相极为重要,】
宗喀巴大师在《善解密意疏》、《辨了不了义》等很多论典中,着重强调中观自续派所建立的单空观点,如此宣说具有一定的原因和目的。因为宗大师正是为了以慈悲之手救护世间上的这些可怜众生,才暂时抉择了单空的观点。
【而在最究竟的教言中写道:“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一旦无有轮番时,现见无欺之缘起,断除一切执著相,尔时见解即圆满。”】
在《三主要道论》中,宗大师如此讲到:不论是获得何种果位的众生,只要他对于无欺的缘起显现——业因果、柱子、瓶子等以及远离一切承认的空性,分开进行执著,认为:空的时候显不了,显的时候空不了。空和显就像黑白绳子搓在一起一样,在这时,就说明还未通达释迦牟尼佛真正的究竟密意。
到了一定的时候,显现和空性根本无须轮番,显的时候空、空的时候显。对这一点并非口头所说,而是正在显现柱子时,柱子的空性也可以同时浮现。就像水和水的湿性无二无别一样,空性和显现也是无二无别的。什么时候真正了达这一点,你相续中的中观见解已经非常圆满、非常完整了。
【吉祥自生金刚尊者亲口说道:“非有佛亦不照见,非无一切轮涅基,非违双运中观道,离边心性愿证悟。”】
“吉祥自生金刚”,也就是噶玛巴第三世。在元代顺帝时,噶玛巴第三世曾受皇帝邀请成为国师。噶玛巴吉祥自生金刚所写的一个愿文中说:所谓的中观见解不是在分别念境界中存在,并不是有。如果是有的话,一切智智的佛陀应该可以照见,但佛陀的智慧前未见到任何存在之法,故是非有。中观所谓的见解也并不是无有的法,如果无有,轮回和涅槃的所有显现也不应该有,但是,轮回和涅槃的根本就是心的本性,或者说,从离一切戏论中可以出现,故而非无。那么,是不是有无双运呢?由于有、无二者完全相违,根本不可能成为有无双运。如此远离一切四边戏论的心之本性,愿我今生中就能获得证悟。
【证悟自在者多罗瓦大师也曾这样说过:以辨别后得的妙慧观察时,最终果位身智自性如来藏常有、稳固、寂灭、永恒的本性,即是无欺胜义谛。】
多罗瓦大师是觉囊派非常著名的一位大成就者,他著有《宝性论释》、《现观庄严论总义》等很多论典。多罗瓦的观点与麦彭仁波切基本相同。因为麦彭仁波切在最后讲到中观见解时,经常会将后得和入定智慧二者分开来讲,多罗瓦也是如此,在辨别后得的圣者智慧时……
觉囊派主要以第三转法轮的观点为主,承许一切众生的心相续中皆具足如来藏。比如法身、报身、化身、本性身四种身,以及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法界性智五种智慧,这些功德在众生相续中全部圆满具足,这就是如来藏。
如来藏的本性,无有自生、无有他生,其本性并非有为法,因而是常有的;远离一切执著与边,故是稳固的;永远无有任何迁变,所以是寂灭的;如来藏的本性永恒存在。这就是真正无欺的胜义谛。
一般来讲,实相现相统一叫做胜义谛,实相现相不统一叫做世俗谛。此处将如来藏显现的光明部分称为胜义谛。
【在决定入定时,修持远离一切戏论。这也是极其深奥的要诀。】
在真正入定的过程中,如来藏的本体远离一切戏论,根本无有任何执著相。
以上是觉囊派多罗瓦的观点。
【此外,密主珠瓦滚波怙主亲言:“如是世间愚昧众,于如兔角无所有,抑或谛实作假立,堕入常边与断边。缘起离断空离常,缘起而生故空性,空性之故现一切,空性缘起无有二。”】
“密主珠瓦滚波”,觉囊派的第二大祖师,也即《印度佛教史》、《密宗奇传》的作者多罗那他。现在世间的很多愚昧众,要么将空性看成兔角、石女儿一样丝毫也无实有;要么,将万事万物假立为谛实存在、真实存在。上述两种观点,认为像兔角一样的观点已经堕入断边;假立谛实存在的观点已经堕入常边。
但实际上,因为缘起的缘故,远离了断的边;正在显现之法全部是空性的缘故,远离了常的边。一切万事万物,在因缘积聚时都可以显现,由此说明万法的本体都是空性的;就像镜子显现影像一样,正因为空性的缘故,才可以显现一切万法。所谓的空性与缘起显现无二无别,也就是现空双运、光明和大乐双运等,中观以及密法当中均用各种不同的名称来称呼。
【以上述教言为例便可知晓,诸位大德所说与佛陀、成就者的意趣完全一致。】
从上述教言可以看得出来,以前诸高僧大德们的究竟意趣,与佛陀的意趣无二无别。
【然而,侧重有无之一方的所有论著实是摧毁染污法与建立清净法的殊胜善巧方便,就究竟实相而言,并非如是成立。】
究竟的意趣上虽然无有差别,但是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有些侧重有的观点,有些侧重无的观点。比如宗喀巴大师在个别论典中宣讲一切万法无有,着重讲到了单空的观点;觉囊派的高僧大德,着重讲述了如来藏本体存在、万法本性存在等有的观点。
【从究竟实相的角度来讲,诸位高僧大德的观点,既未停留在单空这一层面上,也未停留在实有的境界上。】
比如说,畏惧三有痛苦、喜乐寂灭的这两种心对初学者来说需要生起,了知三界轮回皆是痛苦的本性,从中应该生起出离心;希求获得圆满如来正等觉佛果,生起向往佛果的菩提心。这两种心,对初学者来讲是一切道之根本,一定要生起。
【可是作为诸大菩萨,彻见有寂等性时,惧怕轮回、喜爱涅槃的心念也务必断除。】
“大菩萨”,按照《般若经》和《现观庄严论》的观点,八地以上才可以称为真正的大菩萨。因为从八地以上,一切刹土得以清净,所有的境界获得平等。
那么,从诸大菩萨的见解而言,已经见到了轮回和涅槃一味平等。这时,既不需要向往佛果的菩提心,也不需要畏惧轮回的出离心。
【因此,当分析究竟实相时,具有四法依的行人,修成远离四边戏论本性后,能打破与之相违的一切。】
所谓的四法依,也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句、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四依未颠倒的修行人,首先一定要修远离四边戏论的法性,将一切有无是非的戏论全部断除。确实,不论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世界上有很多的修行人,他的四依根本没有颠倒,这样一来,他的修行必定会获得成就的。
【也有个别大德内心已达到究竟远离四边戏论的境界,但鉴于某种必要显现上却着重于有无的单方。】
正如前文所讲,觉囊派和格鲁派的究竟意趣虽然无别,但在显现上,却分别侧重有和无的观点。宁玛巴当中,明朗译师也是着重讲述他空观点,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也着重讲了他空。中观自续派也是如此,静命论师虽然完全通达了最究竟的真实胜义,但在显现上,暂时抉择了单空的相似胜义。
所以说,诸位高僧大德的内心虽然已经完全证悟了究竟实相,但是为了度化不同根基的众生,显现上抉择了不同的一些观点。
以上是从好的一面来讲,那么,不好的一面是什么呢?
【另有一些远离四依之人,将偏执一方之道误认为是究竟实相,无有丝毫入定境界,只是耽著词句的破立戏论,如此定会招来经中所说的喜欢言谈的诸多过患,甚至舍弃正法,诽谤自方他方所敬仰的大德,造下弥天大罪。】
不依法而依人、不依了义法而依不了义法等,四依已经颠倒的人是如何抉择的呢?
他们将单独的空性或者单独的实有存在执著为究竟观点,认为自己所建立的观点十分符合万法的实相。这些人,从修行角度来讲,无有丝毫的入定境界,却整天耽著在破立等戏论之上,他们真的是非常可怜。由此,这些人必定会招来喜欢言谈等很多过患。
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尤其从来没有如理如实依止过善知识的这些人,只是稍微看了一些相关的书籍,然后就对各个宗派、各个高僧大德妄加评论。就像现在台湾的萧平实,可以说他相续中一刹那入定的智慧也没有,但在他的书籍中,诽谤了很多显宗、密宗的教法,喜欢言谈等诸多过失全部具足。
【如果有人想:诽谤他人倒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又怎么会诽谤自方的诸位大德呢?带有片面性眼光的那些人,表面上吹嘘自方的补特伽罗至高无上,实际上却是莫大的诋毁。】
这些人大肆赞叹:我的上师如何、我的宗派祖师如何。在表面上作各种各样的赞叹,其实是对自己的导师最大的一种诽谤。
【为什么呢?譬如,诸外道徒对于各自所推崇的本师自在天、遍入天等,大肆赞叹他们享受美女、摧毁他众的嗔怒猛烈无比、狡诈手段如何高明,这在智者看来,完全是出于烦恼污垢的驱使而评论的,因此纯粹是诋毁之举。】
外道徒认为,这是对自己本师的一种赞叹。实际上,由此可以表明他们的本师贪心过多,是这方面的一种诽谤。
【同样,此处所说的这些人,其实已承认了自方的那些修行人并没有通达佛陀在所有最深经续中再三说的“以观察究竟实相的理智无有欺惑、不可否认而成立的离四边戏论之本性”。】
同样,此处所说的这些人,认为自己的宗派祖师所承认的就是单空,单空是自宗最殊胜的见解,单空就是宗大师最究竟的密意。如此宣说,是对你们自宗传承上师的最大诽谤。或者说如来藏成实常有的观点,是觉囊派上师们最大的特点。实际上,佛陀在经教、续部中,并没有说所谓的戏论就是万法的究竟实相。
佛经中已经再三表明:远离四边戏论的境界,才是佛陀最究竟的胜义。但是,上述这些修行人所说的话,其实间接在说:“我们的祖师、我们的上师并未通达远离四边戏论的真正含义。”
【正是为了遣除曾出现、将出现的如此劣道,(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于)《如意宝藏论》中云:“论说修胜无念智,深寂离戏之实相,违其劣道今猖狂,欲解脱者当弃之。”】
诸大论典中所讲的修行,实际就是极其甚深、寂灭的无念智慧,是远离一切戏论的真正实相。但是,与其相违的劣道,将分别念的境界引入到人们面前的宗派,就像草地上长草一样,无处不在,非常多。凡是想要获得解脱的人,一定要舍弃这种猖狂的行为。
【 (二)所谓的“轻而易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是指能够迅速引生定解。换句话说,不费吹灰之力对大乘教义获得定解,即称为轻而易举。】
依靠这部论典,在相当短暂的时间当中,就可以在自相续中生起定解。
【这部论典词句简明扼要,意义博大精深,也就是说,观待极其丰富的内容,此论实在是短小精悍,却如同火上加薪般能无余扫除包括唯识宗在内的内外道假立宗派的所有过失,以极其尖锐、势不可挡之理证、观察二谛之正量,对诸如《中论》与《释量论》所包括的细致入微、最为甚深的一切法义精髓无不予以阐明。】
这部《中观庄严论》,从词句来说只有97颂,非常简单,但是意义上的确是博大精深,对唯识宗和中观宗的所有道理,依靠这部论典完全可以通达。而且,包括外道五大派以及有部、经部、唯识的所有过失,就如同火上加薪般全部都会烧尽无余。
本论所抉择的正量,从观察胜义角度来讲,与《中论》无有任何差别。大家应该清楚,在《中论》的理证面前,任何人都无法堪忍。那么,从观察世俗而言,不论现量还是比量,与《释量论》完全相同,再无有更为尖锐的推理了。
【其中的推理与词语极其分明,因此说轻而易举便可通达,诚如《中观庄严论自释》也说:“以明确的教理在此宣说,能点亮如牛王般佛陀之妙语明灯……”】
在牛群当中,所谓的牛王应该是引导者,它就像国王一样。而在人类当中,释迦牟尼佛就像牛王一般,他是人中之王。依靠《中观庄严论》这部论典,完全可以点亮佛陀的智慧明灯,可以将众生相续中的无明黑暗一并遣除。所以说,学习这部论典非常有必要。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