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乌金仁波切:如何“认出本觉智”(直指本来面目之3)
三、如何“认出本觉智”
1)、生起“强烈的情绪”
1、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认出“本觉智”。在生起“信心”等强烈情绪的刹那,如果突然“认出自心”,“心”就会因为“这强烈的情绪”而不会有“任何念头”留存。在那个刹那,“佛性”没有被“任何事物”障蔽。
2、对于其他众生,生起“强烈悲心”的刹那,“这种悲心”是这么的强烈。让你“热泪盈眶”,你的心中,会有一刹那,是“没有念头”的。如果“在那个刹那认出心性”,就不会有东西,障蔽“这不变的本智”。
3、一只老虎突然跳出来,你会有那种“瞬间震惊”“非常恐惧”“惊慌失措”的感觉。如果“你的修持”达到“某种程度的稳固”,在那个时刻,你的心会“完全没有分别”。“要认出心性”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大多数人,却因为“惊慌”变得“失念”。但是,你在“失念而失去理智”前,有一个能够“直接认出赤裸本智”的刹那,这个刹那,就是“离于三时的第四时”。
2)、停息“分别心”
如果你一刻也不休息的“奔跑上山”,到了某个时候,你会“完全精疲力竭”。你“精疲力竭”的坐下来,“你的心意”完全停止。但是“本觉”不会停止,但是,在那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变得“失念”。如云:在“分别心停息”的刹那,“法身”就会赤裸的显现。在那个时刻,“分别念”彻底终止,只剩下“赤裸的本智”。众生都有“心”,有“许多不同字眼”来形容心。比如“心”“思维的心”“识”等等。这些字眼,都是指“心性还没有被实证”“心性还没有被认出”的“心的状态”。但是你却能够,在念头之内,认出心性。“任何有心的众生”都会“生起念头”,“一个念头”在“心中”生起时,与其“注视那个被你思维的对境”,反而应该去认出“那个想起这个对境的是什么”。你要注视“念头的起源”。“注视念头起源”的刹那,无法找到“任何特定的处所”,无法确切指出“念头究竟从哪来”。“念头”已经消失了,不留痕迹。之所以找不到“念头的起源”,不是因为,自己不聪明,运气不好,糊里糊涂错过了。其实是因为,它是如同虚空一样的“无漏自性”。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一件事物”,并不意味着,有一件“可以寻得的事物”,但是我们错失了它。事实上,我们发现“空无一物”“什么也没有”。
3、猛力的发出“呸声”
念头消失后,我们仍然有办法“认出心性”。比如,上师会非常突然,非常猛烈的,发出“呸”声。“呸”是“方便跟智慧的双运”。“呸”声,要如同闪电霹雳一样,骤然而且强劲有力,使得一个人的心“没有机会或时间,去生起分别”,因而有了一个“无分别智”的“间隙”。由于在“那个刹那”,还没有时间“生起念头”,所以,修行者有几秒钟时间(不太久)能够“实证自己的心性”。那“应该被认出者”,是“不造作的”“赤裸的”“当下的”本智,而这“认出”本身,也是“不造作的”。如云:“心”是“离于分别”的,“心”是“本然的自性”。当人们骤然猛烈的“发出呸声”,“我们的本智”(心的本初状态)是完全赤裸的。“赤裸”意味着,我们惯常拥有的“不同种类的情绪和概念”都被剥除了。这些“情绪和概念”,有5种,有6种。比如21种念头,80种念头。突然且猛力的发出“呸声”,所有这些“情绪和概念”都没有“生起的的机会”。这是,真正的“四分离三”,真正的“第四时”。这时的心,是完全赤裸的,如同“无垢的水晶”。这是通过“大声喊呸声”来“指出心性”。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