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乌金仁波切:无修无散乱的“保持本然”
你要认出的,是那“离于任何分别念”的刹那。
比如,有人婴儿时就离开“父亲”,成人后认不出“父亲”,除非有人指出“这是你父亲”。这就是“被指出”跟“认出”的意义。
比如,某个傻子在市集迷了路,逢人就问“我现在在哪”?人们说“你就在这里”,傻子明白了“我在这里”,并且找到了自己。
“认识自性”如同“迷失的傻子认识到自己在哪”。“认识自性”后,你要一再重复“短时间”“多次数”的修持,以增胜“那份认出”。
修持的时间应该要短,因为,当“认识自性的时刻”是短暂的,“新的念头”就没有时间生起,因而不会遮蔽“那份认出”。
如果你试图“延长它”,它就会变成“一个想法”“一个分别念”。
但是,你需要“正念”或者“再度提起正念”,否则,你永远不会想到“要认出你的自性”。
刚开始,你需要通过“刻意的正念”“造作的正念”去认出自性。然后,只要“离于分别念”的“放下”“休息”就可以了。
“越来越习惯自性”后,“保持正念”变得“毫不费力”。你不要为了“延长那个状态”刻意努力的“长时间安住其中”,或者“刻意缩短它的时间”。让它依照其稳固性,而保任如是,这被称为“不造作的真如”。“短时间”有助于“无修”,“次数多”有助于“无散乱”。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