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补充:闻思修《入行论》的一点理解和体会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3-12
这是 2015 年答复一位师兄的问题,希望对大家闻思修《入行论》有点帮助。 说来很惭愧,我的精力也都在闻思上面,真正的实修比较少。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篇大宝法王对治烦恼的教言:http://blog.ezerg.com/?post=115 如上师在讲《入行论第五品——正知正念》中的“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这个颂词的时候,提到闻所生慧、思所生慧 [阅读全文]
ė84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入行论补充:什么是菩提心?和其他法的关系?生起菩提心后,如何增上?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3-05
  一、本体的角度菩提心可以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在《现观庄严论》中定义“发心为利他,成正等菩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缘众生的悲心和缘佛果的智慧。世俗菩提心通过分别念造作的为利他而佛之心,其中生起“我想要利他”的想法属于愿菩提心,而之后立誓要去做或者正在做的行为属于行菩提心。二者的关系如《入行论》中说:“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阅读全文]
ė76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唐仲容:《唯识三十颂》讲记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2-26
    (颂文断句不一致)   前 言   唯识一名,含有三义:一、《解深密经》佛告慈氏:“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根据此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所缘的境都是能缘的识自己变现,是识的相分,能缘境识是识的见分,见相二分,合为一体,才叫做“识”。因此,唯识之义,只有内识,无有识外之境,唯有内识,无诸外境,故名唯识。外境指我 [阅读全文]
ė40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补充:如何不断增上自己的信心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2-19
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我也认识一些06届、11届和12届的师兄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见面聊聊学会的课程,感觉见解上没有太大的提高(修证上我也看不出来),有些还特别执著于自己的所学(所以《前行》中会讲“不满精进”),有些则对于将来的学修方向比较迷茫(整个道次第不清楚,各个论安立在哪个次第上也不清楚),更有甚者对学院的法也退失一些信心(原因就是王师兄说到的感觉没有进步)。 解决问题的方 [阅读全文]
ė56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补充:信心的重要性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2-12
很多时候,你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若苦思冥想也想不出解决之道,那不如暂时先放下思考,然后看看这方面的书,请教一下有经验的人,或许你会从中得到想要的答案。孔子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上师微博 其实学佛很简单,只需要把传承上师所走的路,完整无误的走一遍。其实学佛也难,难的是很少有人会完全去走上师所走的路,没有任何自己的一丝一毫的分别。 现实中 [阅读全文]
ė79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太虚大师:唯识三十论讲要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2-05
此论是世亲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译。关于他们的历史,研究佛学的人,大概都是知道的,所以现在略去不谈。此论共计有三十颂──在印度四句为一颂,好比中国之诗,故此论是用一百二十句的五言句之所构成的。但唯识、另外有二十三颂而举其大数言之的二十论,及其余唯识义章等,拣别此唯识是三十颂论的一种,故名三十论。此论、无论字面和内容,所发挥者都在唯识,所以叫他做唯识论。佛典原来有经律论之三藏;此论不是经和律,而 [阅读全文]
ė50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唯识三十论》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1-29
世亲菩萨造 大唐 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初二十四行颂明唯识相;次一行颂明唯识性;後五行颂明唯识行位。就二十四行颂中。初一行半略辩唯识相。次二十二行半广辩唯识相。 谓外问言:「若唯有识,云何世间及诸圣教说有我法?」举颂詶答,颂曰: 1、由假说我法 有种种相转 彼依识所变 此能变唯三 2、谓异熟思量 及了别境识 次二十二行半广 [阅读全文]
ė65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索达吉堪布:闻思佛法的关键在于调伏自心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1-22
我特别希望在座的道友,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能依靠正理将人生观建立在修行上。否则,在生活中就会随缘而转, 比如说别人的过失, 看他人的缺点等。 如果学习因明就是为了跟别人吵架, 学习俱舍就是为了跟别人算帐,学习戒律就是为了找他人的毛病,学习中观就是为了给他人发太过, 那闻思也太没有意义了。若刚开始就将学习戒律等佛法的目的,放在调伏自相续烦恼的内观上,慢慢就会成为一位好修行人。所以,有些人在学佛 [阅读全文]
ė65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弥勒五论》中的三自性与阿赖耶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1-15
“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于彼亦有此。”以二取空的空性在依他起识或虚妄分别心中是以法性方式有或是圆成实,于彼空性中虚妄分别心也是以有法方式有,彼二者决定是自性与具自性者的关系,是故未证悟时亦如火与火的热性般从未分离,证悟时即生唯见法性自性的智慧。 “唯所执依他,及圆成实性,境故分别故,及二空故说。”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说有圆成实自性。 “许于三自性,唯一常非有,一有而不真,一有无真实 [阅读全文]
ė77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刘立千:读《三句击要》的体会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1-08
    巴珠-乌坚居麦曲杰旺波大师著《三句击要》或译为《椎击三要义》,属于明心见性的教授,提出如何明心见性、如何保任及见性中如何排除妄念干扰的三条纲领。对这些纲领用简单三句话打中见性中的要点,故名三句击要。     这三句话:第一句“认识唯一觉性面”;第二句“一决定中坚决定”;第三句“解脱理上坚道力”。     [阅读全文]
ė71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