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广释》课程内容概要(中)

作者:大树 分类: 前行专区 发布于:2015-10-1 10:28 ė2110次浏览 60条评论

前两周通过 12 次第的引导,让我们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如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中强调的出离心是解脱之因、菩提心是成佛之因。

如何不断增上和直至圆满我们的菩提心呢?堪布在《入行论》讲到仲敦巴尊者说过圆满菩提心的两条件:依靠七支供积累资粮和依靠四对治力忏悔罪业。后面的引导是通过恒时精进的闻思修行,不断增上我们的世俗菩提心,直至生起胜义菩提心,也就是空性智慧,如《三主要道》说空性慧可以断除三有轮回之根本。如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第三品中说,以大悲心和空性慧摄持的善根才是随解脱分善根,其余所作均是随福德分善根。

如益西彭措堪布在《入中论讲记》中说过,自宗认为,在资粮道时候以理论抉择空性,在加行道的时候以总相的方式修持,在见道位以证悟的方式现见法界实相。如月称论师《入中论》中讲“第一胜义菩提心”的时候也说过,具有胜义菩提心的菩萨的功德超越六道所有众生和转轮王所有功德。从第二胜义菩提心不断增上,直至能够圆满胜义菩提心,就可以证得佛果。如是次第。
明白次第以后,接下来看《前行广释》中堪布为我们开示的修行窍诀。

1、如何修佛法才有意义

《前行》:如何修佛法才有意义
喀喇共穹格西说:“虽然受持了皈依到密宗之间的一切律仪,但如果没有看破、放下世间法,也无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学戒,但相续中有没有大乘皈依戒、有没有菩提心,这很难说。行为上的训练固然好,威仪如法,看起来也庄严,的确让人生信。不过,若是从解脱的高度来看,如果看不破、放不下,行为上再如法,也没有太大意义。
“虽然恒常为他人讲经说法,但如果没有息灭我慢,也无有利益。”
讲经说法的功德固然很大,但如果“我慢”也跟着大起来,那讲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01
2、归纳精华要义而修

昨天分享的《如何修佛法才有意义》,堪布从窍诀的角度再次归纳总结了共同外加行、皈依和发菩提心的重要性。随着学习的深入,闻思和修法的内容越来越多,如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精要明镜》中说:“教法乘次无量,入乘之门众多,演说之词聚亦广大,然若未能修持真实义之精华,胸中虽持十万之多法函,临终之时亦难获真实利益”,仅仅在《前行》中共与不共的12个引导,每个引导又有包含若干座修法,每个修法又含摄无量的法义等等,佛教八万四千法门如是多的内容,我们究竟如何来修持?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前行》:归纳精华要义而修
因此尊者说:“人生转瞬即逝,如今是归纳精华要义的时候。”
祥纳穹敦巴问:“那么,该如何归纳精华要义呢?”
尊者归纳了四点,教诲说:
“一、对等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修慈悲、菩提心;
二、为了他们而勤奋努力,积集二种资粮;
三、将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善根,回向所有众生,愿与一切有情同获圆满菩提;
四、在作上述修行的同时,了知这一切的自性为空,显现之相如梦如幻。”

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02
3、忏悔的必要
昨天分享的《归纳精华要义而修》,堪布从修行窍诀的角度教授我们什么是八万四千法门的精华要义:前行发菩提心,正行积累二种资粮,后行回向,前三项均以空性智慧摄持。这是我们修持一切法之精华,也就是说无论修持哪个法门,以上四点具足即为等同修持万法,因为将万法归摄到一法中修持是阿底峡尊者的不共窍诀。
如上所说,正行所有内容均包括在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上。无始劫来我们所造无数的罪业,以此业力所牵不断轮转在六道之中,感受异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四种苦果,所以首先我们开始净除自己的罪障尤为重要。

《前行》:忏悔的必要
从无始以来,或者仅是从小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肯定都造过许许多多的恶业。这些恶业,有些是因为烦恼深重,生了贪、嗔、嫉妒等,就造下了,这是自性罪。其实,造这种业是很容易的,不说无始至今,看看你一天的心念就知道了,一会儿生贪、一会儿生嗔,很难控制。所以,自性罪肯定很多。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04
4、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昨天分享的《忏悔的必要》,堪布告诉我们无始劫来所造的罪业,依靠四对治力可以清净,所以我们要精进修持金刚萨埵。对于平时忙于生活和工作的在家居士,没有那么多精力座上观修,应该怎么忏悔呢?堪布在《前行广释》中为了我们开示方便窍诀。

 《前行》: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因此,我们应当立下誓言:随时随地念修金刚萨埵对治这些堕罪,从今以后,最起码每天不间断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
这一点极为重要!无论你学显、密宗,这样修持是很方便的,藏地很多修行人都是这样。我的话,也习惯了,早上一睁眼,就“嗡班扎萨埵萨玛雅……”念二十一遍。有时念着念着睡着了,也忘记念了几遍,所以醒了又重新念。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05
5、积累资粮的无量法门包括在七支供中

前两天分享了忏悔的必要和在家居士如何方便的忏悔,依靠方便方法来清净我们的业障。忏悔罪业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积累资粮,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从修法的角度而言,积累资粮最快速、最方便修法即是供曼茶,具体修法可参考《前行广释》。对于平时忙于生活和工作的在家居士,没有那么多精力座上专修,应该怎么积累资粮呢?堪布在《前行广释》中为了我们开示方便窍诀。

《前行》:积累资粮的无量法门包括在七支供中
积累资粮有无量法门,而无量法门又全部包括在七支供中。尤其是,以上师为对境来修持的话,刚才说了,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每一个修法中都有七支供呢?就是因为它很关键、很重要。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密宗是具有大精进、大智慧、大善巧者的行境。因此,这种修法是真正的善巧方便,懂的人一定要修持。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12
6、证悟空性要依靠因缘
前三天分别分享了净除罪障和积累资粮的方便方法。在世俗菩提心摄持下,我们积资净障之后,最重要的便是趋入胜义菩提心,即空性智慧,目的如《三主要道》中所说用无二慧断除三有轮回的根本,现见法界实相而真正成为佛子(见道位),如《入中论》中说: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堪布在《前行广释》中为了我们开示方便窍诀。

 《前行》:证悟空性要依靠因缘
经中说:“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这和上面是一个道理。有些人特别着急:“您给我传个大圆满吧,就给讲最高最高的境界,我实在来不及啦!没时间修加行……”给你传一百遍也没有用!以前不也传过嘛?但你不积累资粮,不净除罪障,证悟是不可能现前的。证悟也要靠因缘啊!
靠什么因缘呢?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具证师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想通达胜义空性的俱生智慧,一定要依靠两种因缘:
第一、积累资粮和净除罪障。供修曼茶罗,是积累资粮;修金刚萨埵,是净除罪障。
第二、具证悟上师之加持。
这是最殊胜的两种方法。舍弃它们而寻找其他途径,实在是愚痴。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06
7、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昨天分享了要证悟实相智慧除积资净障以外,还需要上师的加持,所以后面的六个分享都是宁玛巴关于上师瑜珈的不共殊胜窍诀的教授。同样,首先还是要了知上师瑜珈修法的重要性。

《前行》: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尤其是,在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
我也再再讲过,不管你是闭关,还是平时修法,最好能每天不间断地修上师瑜伽。早上起来念一遍上师瑜伽,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睡前,也都各念一遍。如果是修行好的人,除了这些规律性的念诵以外,平常生活中也会时时祈祷上师,甚至像前辈大德一样,一切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观为上师的加持。这样的话,在上师的幻变游舞中行持下去,自然而然会现前证悟的。
但如果对此缺乏认识,丝毫也不知祈祷、观想上师,仅凭自己的智慧、学问,想通过研究与分别实现证悟,将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09
8、大圆满依上师瑜伽而证悟
昨天分享了上师瑜伽在密宗金刚乘的位置举足轻重,想要证悟必须依靠上师的加持,这一点大家要形成定解。我们宁玛派自宗最高的法是无上大圆满,乃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华,依修持大圆满而证悟者历史上不计其数,此法更为不共殊胜之处是即身成就。如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说:“甚深光明大圆满,仅闻词句断有根,六月修要得解脱,唯此铭刻于心中”。我们已经知道:证悟需要上师瑜伽。同样,堪布开示:要证悟大圆满法也要依靠上师瑜伽修法。

《前行》:大圆满依上师瑜伽而证悟
自宗大圆满的观点认为,唯一依止一位传承如纯金丝线未沾染破誓言之锈一般、具有殊胜证悟的上师,并将这位上师看成真佛,以坚定不移的虔诚信心与恭敬心猛烈祈祷,使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也就是说,依靠上师的加持力,就能使自相续中生起证悟。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10
9、修上师瑜伽一生成佛
前面两天别分享了要证悟空性智慧要依靠上师瑜伽,要证悟大圆满法也要依靠上师瑜伽。依靠前面两个条件作为因,以此更加能证成今天分享的堪布开示:修上师瑜伽可以一生成佛。
大家形成上师瑜伽重要性的定解之后,接下来的三个内容是堪布在《前行》中关于见解和修法窍诀的开示。同时,也会另外补充两位宁玛派仁波切的教言。主要以次第和见解为主,就如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说:“探寻本来清净义,必需究竟应成见, 由从离戏方面言,已说此二无差别”。也就是说要修习无上窍诀大圆满,必须先通达中观应成派的见解(《入行论》第九品智慧品),因为从远离一切戏论的角度而言,二者并无差别。堪布在《前行实修法》中也强调过,将因明(麦彭仁波切的《解义慧剑》、萨迦班智达的《量理宝藏论》)跟中观(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和《中观宝鬘论》、圣天菩萨的《中观四百论》、月称菩萨的《入中论》、静命菩萨的《中观庄严论》等)的分析结合起来修大圆满,是无垢光尊者所推崇的。所以修大圆满法之前具备一定的见解很重要。

《前行》:修上师瑜伽一生成佛
从前,藏地有一位大成就者说:“每天至少作十几次祈祷上师,若无感应,就算我胡说。”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以恭敬心及猛厉信心常常祈祷上师的人,修行是很容易的。如果断了这种祈祷,依靠自力修行,是很难行得通的。
第四世班禅大师曾说过:“一生成佛法,具相上师尊,一心诚祈祷,是深密法集。”意思是,一生成佛的方法,唯一就是对具有法相的上师,一心一意地诚挚祈祷。这种祈祷,其实就是最甚深的密法总集。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11
10、平时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修持上师瑜伽
前面几天分享了堪布的教言,大家了解到对于密宗上师瑜伽是很甚深的修法、证悟自宗大圆满法也需要上师瑜伽、修上师瑜伽可以一生成就。
大家形成上师瑜伽重要性的定解之后,接下来的三个内容是堪布在《前行》中关于见解和修法窍诀的开示。
具体的座上观修法大家可以参考《前行广释》法本。今天分享的窍诀主要是针对在家的居士,没有完整的时间和精力座上观修的,平时的行、住、坐、卧当中,我们应当如何修持上师瑜伽,并且如何护持自己的境界。

《前行》:平时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修持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要入座修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也应当时时修持。
比如,不论你要去哪里,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这样一来,你走了多远,每一步也都成了转绕的步伐,功德非常大。因此,修行境界好一点的人,不一定非得关起门来闭关、坐禅,即使是发心、做事,甚至是行走于大城市的街道上,也还是可以观修。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17
另外,在修任何一个法之前,先了知其修证的次第很重要,这也是萨迦班智达即身成就四教授中的“认识智慧”,而上面堪布传授的窍诀即是“通达方便”。所以这里分享一位仁波切的开示:龙钦宁提上师瑜伽三层次
一、、我们首先必须学习怎样视师为佛。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我们已经有了上师,我们还是习惯于从其它地方寻求自己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外层面上,当生病时我们会“皈依”医生,当下雨时我们会“皈依”雨伞。类似地,在内层面上,若我们手头拮倨时,我们会试着用修持瞻巴拉财神法来解决问题,当我们遇到困难障碍时我们会祈请玛哈噶拉护法帮助,或者若缺乏智慧我们会向文殊菩萨祈祷。这显示出我们的信心是多么微弱,因为不管我们缺什么,我们只须唯一依赖帮助和引导之源泉──上师。上师瑜伽的第一层次则是唤醒和增上我们的信心,直至它变得坚实和牢固,并且我们能够真正视上师为佛陀为止。
二、逐步地,我们会达到第二层次,这时我们不再仅仅是想着上师即佛,我们看到他就是佛。随着我们信心的增强,我们会开始对把一切事物都彻底依赖上师产生越来越大的喜悦。内在的信心升华了,生起绝对的定解上师即是唯一的皈依处。我们不再需要人为地创造自己的信心,因为现在信心自然而然就生起了。
其后,不论我们的处境是好是歹,它们都是上师的化现。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都变得具有利益和富有使命;我们遇到的一切都是教诫开示。对上师完全的信任和信心已经植根于我们心底,上师的加持融入我们心相续。
三、如此,我们就抵达了第三层次,此时我们证悟了自己的意与我们视为佛陀的上师无有分别。最终我们成功地把自己的意与上师的意融为一体,这让我们超越自己所有凡庸的过度与不及的习气,让我们远离一切希冀与忧怖。我们的信心乃是不假造作的真实信心,一旦成就了此种信心,我们即已实现了所有佛法修习的究竟目标。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43
11、 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
前面分享了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修持上师瑜伽,以及修上师瑜伽的三个层次。其实修上师瑜伽的目的是让我们对上师生起视师如佛的信心,最终我们自己的意与上师无二无别。
当然,在《离幸福很近》的课程中也学到了《初学者不应视师如佛》,但那个是为了保护没有闻思基础的初入佛门的人。如同刚刚学习开车时,教练不让学员踩油门一样,正是为了保护初学开车者的安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也会知道,油门不踩是不行的。所以闻思的时候可以用逆向的思维推理,得出的结果就是《不是初学者,应该视师如佛》。
如何观上师如佛呢?这还是需要窍诀的,不能强观。就如同《入行论》安忍品讲到修安忍一样,没有窍诀和方便方法时,我们唯一是强忍,最终可能爆发更大的嗔恨;如同《前行》中观修“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时,如果没有《入行论》第八品的理论基础,我们也只能强观亲人和怨敌是无二无别的,最终遇到对境的时候也很难平等。
今天分享的是宁玛派传虹身成就者堪布阿琼,在《前行备忘录》中传授的“视师如佛”窍诀。
以前也和大家分享过,《前行》的实修理论参考全知道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实修窍诀参考堪布阿琼的《前行备忘录》。

《前行》: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第二、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
第三、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
第四、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一切皈依处之总集;
第五、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135
12、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前面分享的上师瑜伽修法的重要性:在密宗的地位重要、证悟大圆满之所依、其法可以一生成就。还分享了修法的三个层次以及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修持。
基于以上的原因,所以我们今生一定要将上师瑜伽做为一生所修之法,并且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另外,下面还会分享上师瑜伽修法总摄五加行,也就是修上师瑜伽等同于修五加行。当然,这需要一定见解和窍诀的摄持下才可以。如之前和大家分享的阿底峡尊者的窍诀,如何将万法摄于一法来修持。

《前行》: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舍弃前行法的修行,无有芝麻许实义。这一点,大家务必要记住!
不修人身难得、寿命无常,一上来就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口口声声“车确”、“托噶”,即便偶尔生起了少分暖相,能看到点光什么的,这些也都不会稳固,很快会消失的,就像没有打地基的建筑一样。
有些人虽然在修前行时,装模作样、敷衍了事,但在修正行时认为“那些是前行法,现在不需要修了”而放弃,这种做法,与舍弃前行法是一样的。
可见,前行法实际上是一切圣道的基础,不管是共同加行、还是不共加行,舍弃了它,就好似没有墙壁而求墙壁上的画一样,必将断绝正法的根本。当然,修得好的人,一定是抓到了这一根本。有了根本,其他的就好说了。所以,有些大德认为,在前行没有修完之前,正行法门都没有必要去看,甚至也没有必要去学。
这段内容,希望大家再三体会、再三思维。有些人只想听深法、听密法,但有时传密法,不过是制造一个缘起而已。去年传了《大幻化网》,谁开悟了?很难的!
其实,《大圆满前行》就是最深的法,但可惜的是,即使每天在讲,也很少有人知道。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218
今天还分享宁玛另外一位仁波切的教言,上师瑜伽总摄五加行,从见解上树立上师瑜伽如何含摄五加行。
诸多在家居士常有疑虑:面对现实生活与日俱增的压力和五加行庞大的数量,若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五加行之修学,趋入正行修法岂不变得遥遥无期?故有者因心生畏惧而放弃修法,有者虽坚持修满五加行之数量,然因不知五加行修学之目的及意义,仅求完成数量而忽视内心之调伏,徒有凑数之虞。如《功德藏》中云:“只顺善恶意差别,不顺善恶相大小。”故善法功德不取决于数量多寡而在内心之调柔。如有些显宗修行者已修行多年,非如一无所知之初学者,其无论从皈依、忏悔、发菩提心等均已行持,虽无五加行之修法形式,但内心业已调柔,堪称法器,可直接趋入正行。若仍执著教条,不论根机,均从五加行开始,则有误机之过失。

请点击:http://blog.ezerg.com/?post=160
 至此,经过 12 个引导圆满将如何增上菩提心分享完毕,也即是净除自己的罪障、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的内容。后面将分享“往生法”和回向的内容。最后总结出三个修行的原则贯穿于我们前面的 27 个引导。 

本文出自 大树参天,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