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31 总结前四品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5-30
感谢马师兄等各位师兄的关心,我们昨天晚上已经到石家庄。由于今天一整天的网络学习《弥勒五论》的课程,所以现在才和各位师兄发消息。 明天共修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共修,所以暂不学习新法本(第五品正知正念)的内容,主要还是回顾一下前四品的内容,特别是第四品做为修菩提心的核心,先从思想上武装起来,思想认识过硬才能在后面第五——九品中战斗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其次,还是从大的学修方向上(入行和前行)再次给 [阅读全文]
ė83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2015-05-24 入行论第45-46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5-21
本周到学院参加金刚萨埵法会,请柳师兄代我辅导一次,第四品和第五品放到一起总结。 [阅读全文]
ė86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差别?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5-14
问:我是中国哲学的博士生。请问,阿赖耶识与如来藏有什么差别? 索达吉堪布答: 阿赖耶识,是具有微细分别的心识;而如来藏是众生的佛性,远离分别,不能与识混为一谈。 对于识与如来藏的关系,觉囊派一位大德曾以大海为喻:如来藏相当于大海的本体,阿赖耶识是大海的底层,而其他心识 则是上面的波涛。动荡的波涛,与相对平静的海底,其实都是以大海为本体。同样,所有心识的 [阅读全文]
ė103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2015-05-17 入行论第43-44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5-13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43-44课,继续学习“不放逸”的第三个大科判“谨慎所断烦恼”,下次共修第45-46课即将完成此部分的内容,也是本品的结束。 如上次共修所讲解的,科判“谨慎所断烦恼”分为三个部分:一、观察所断烦恼;二、生起断除欲乐;三、能断除烦恼而生欢喜。上次共修主要讲解第一部分,烦恼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损害并教戒我们千万不要随顺它。 本次共修先是学习第一部分“观察所断烦恼”的剩余 [阅读全文]
ė145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2015-05-10 入行论第41-42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5-06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41-42课,主要学习“不放逸”的第三个大科判“谨慎所断烦恼”,包括43-46课所讲解的均是此部分的内容。 我们正在学习第四品,该品共三个大的科判:一、谨慎修学所修;二、谨慎所依暇满;三、谨慎所断烦恼。上次学习了第二个大科判“谨慎所依暇满”:一、暇满难得;二、未得之过患;三、得后不勤而舍。首先说明暇满人身的很难得和得之后却容易失去(寿命无常),再讲解趣入恶趣后不能行持 [阅读全文]
ė201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普贤行愿品思维导图(净土班科判)及记忆方法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5-04
记住三个颂词,暂时用于区分不同的科判,另外这三个颂词也是各个科判的核心: 1、区分“真实发愿”和“如何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2、区分“正行广大发愿”和“后行宣说功德”: 及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 [阅读全文]
ė510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2015-05-03 入行论第39-40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4-30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39-40课,学习第四品“不放逸”的第二个大科判“谨慎所依暇满”。 上周共修我们开始学习第四品,该品共三个大的科判:一、谨慎修学所修;二、谨慎所依暇满;三、谨慎所断烦恼。上次学习了第一个大科判“谨慎修学所修”,从“不舍菩提心之合理性”、“舍弃菩提心之过患”和“教诫不舍菩提心”来说明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舍弃珍贵的菩提心。 此次共修,我们仍然从 [阅读全文]
ė141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2015-04-26 入行论第36-38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4-26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36-38课,开始第四品不放逸的学习。   [阅读全文]
ė93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入行论》第1-3品思维导图(附菩提学会课程简介)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4-20
入行论第1-3品内容总结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阅读全文]
ė328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2015-04-19 入行论第35课和总结前三品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4-15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三品的最后一课,第35课。并且详细串讲一下前三品的主要内容。 第35课是“受持菩提心”的后行部分,主要是得受菩提心后,令自他欢喜的部分内容。至此,前三品的内容已经圆满,我们在相续中已圆满获得珍贵的“菩提心妙宝”,所以这节课将详细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得受到菩提心的,也就是“未生者当生”。然后再简单介绍一下接下来要学的第四、五、六品“已生勿退失”,主要学习受持“正知 [阅读全文]
ė157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