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尤其是,在密宗金刚乘的一切道法中,唯独上师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所有续部都讲述了上师瑜伽的修法。
我也再再讲过,不管你是闭关,还是平时修法,最好能每天不间断地修上师瑜伽。早上起来念一遍上师瑜伽,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睡前,也都各念一遍。如果是修行好的人,除了这些规律性的念诵以外,平常生活中也会时时祈祷上师,甚至像前辈大德一样, [阅读全文]
《前行》:证悟空性要依靠因缘
证悟空性要依靠因缘
经中说:“乃至殊胜二资未圆满,期间不能证悟胜空性。”这和上面是一个道理。有些人特别着急:“您给我传个大圆满吧,就给讲最高最高的境界,我实在来不及啦!没时间修加行……”给你传一百遍也没有用!以前不也传过嘛?但你不积累资粮,不净除罪障,证悟是不可能现前的。证悟也要靠因缘啊!
靠什么因缘呢?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依积资净障力,乃与 [阅读全文]
《前行》:积累资粮的无量法门包括在七支供中
无量法门包括于七支供
积累资粮有无量法门,而无量法门又全部包括在七支供中。尤其是,以上师为对境来修持的话,刚才说了,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为什么每一个修法中都有七支供呢?就是因为它很关键、很重要。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说,密宗是具有大精进、大智慧、大善巧者的行境。因此,这种修法是真正的善巧方便,懂的人一定要修持。
在 [阅读全文]
《前行》: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
因此,我们应当立下誓言:随时随地念修金刚萨埵对治这些堕罪,从今以后,最起码每天不间断念诵二十一遍百字明。
这一点极为重要!无论你学显、密宗,这样修持是很方便的,藏地很多修行人都是这样。我的话,也习惯了,早上一睁眼,就“嗡班扎萨埵萨玛雅……”念二十一遍。有时念着念着睡着了,也忘记念了几遍,所以醒了又重新念。
这算是 [阅读全文]
2015-09-20 入行论第78-79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78-79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所以修持安忍方法分为五大部分: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四、破嗔于怨敌造罪 [阅读全文]
《前行》:忏悔的必要
忏悔的必要
再说,我们造的业也太多了。
从无始以来,或者仅是从小到现在,我们每一个人,肯定都造过许许多多的恶业。这些恶业,有些是因为烦恼深重,生了贪、嗔、嫉妒等,就造下了,这是自性罪。其实,造这种业是很容易的,不说无始至今,看看你一天的心念就知道了,一会儿生贪、一会儿生嗔,很难控制。所以,自性罪肯定很多。
而自从皈依佛门,入了别解脱乘 [阅读全文]
《前行》:归纳精华要义而修
归纳精华要义而修
从前,阿底峡尊者住在尼塘时,祥纳穹敦巴、炯敦巴、哈仓敦巴三位格西,请尊者讲述正量的宗派——因明。
作为印度东西方最著名的班智达,尊者当然通达因明,但是他说:“无论外道、内道,都有许多宗派,但其中的道理,全部是以分别念串连起来的,学这么多分别念没有多大必要。”
因明辩论,本来是智者的行为,但从修行的角度来看,词句上分别多了,甚至从小到老一直 [阅读全文]
《前行》:如何修佛法才有意义
如何修佛法才有意义
喀喇共穹格西说:“虽然受持了皈依到密宗之间的一切律仪,但如果没有看破、放下世间法,也无有利益。”
有些人天天学戒,但相续中有没有大乘皈依戒、有没有菩提心,这很难说。行为上的训练固然好,威仪如法,看起来也庄严,的确让人生信。不过,若是从解脱的高度来看,如果看不破、放不下,行为上再如法,也没有太大意义。
“虽然恒常为他 [阅读全文]
《前行》:智慧度,与前五度是相辅相成的
智慧度,与前五度是相辅相成的。有人认为,只要有智慧就够了,不必积累世俗资粮;有人只重视世俗资粮,忽略智慧,其实这都不合理。萨绕哈巴说过:“离悲空性见,非获殊胜道;若唯修悲心,岂脱此轮回?”因此,对于真实的解脱而言,智慧度与前五度,二者缺一不可。
对此,有些经典也以眼目与双足为喻:只有眼目而没有双足,则到不了目的地;只有双足而没有眼目,则不知方向。智慧如眼目,五度 [阅读全文]
《前行》:持戒的重要性
尸罗,译作戒,戒是一切功德之本,有大小乘之分。大乘的菩萨戒,须以小乘别解脱戒为基础,阿底峡尊者在《菩提道灯论》[1]中也说:若具有七种别解脱戒的任何一种,方有菩萨戒,否则菩萨戒便无依处。
如今有些人,对戒律有诸多误解。个别学密的人不重视戒律,说修大圆满、大威德不必执著,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其实这是错的,因为在你接受灌顶时,首先受的就是别解脱戒。
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