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3 入行论第76-77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9-09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76-77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所以修持安忍方法分为五大部分: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四、破嗔于怨敌造罪 [阅读全文]
ė96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自他平等与自他相换公案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09
  以公案说明自他平等的重要性 从前,仲巴思那坚格西祈请单巴桑吉尊者:“请您开示一句可概括所有法要的教言。” (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人,一见面就说:“我实在太懒惰、太忙了,您可否给我传个一生修持的窍诀?一定要能断除我执、让我很快成就的,您开示短短一句话,可不可以?”) 尊者教诫道:“您自己希望怎样,其他众生也希望那样,就这样修推 [阅读全文]
ė120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修菩提心的重要性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08
  在这个世间上,有智慧的人若想以佛法来饶益众生,就要生起大悲菩提心。《大乘四法经》中也说:“世间明慧者,应发菩提心。”现在饶益众生的方法有各种各样,比如建立社会慈善机构,或通过财物或地位去利济别人,但这些所带来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能断除无明根本、令众生永久快乐的,唯有菩提心。故《大宝积经》云:“若欲善安隐,度无量众生,应发菩提心。” 菩提心在一切修行中极其重要,若没 [阅读全文]
ė102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理论与窍诀之间的差别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07
  修四无量心时,在论典中通常顺序是慈、悲、喜、舍;但按照上师们的窍诀,如无垢光尊者、华智仁波切的教言,则应先修舍无量心,真正做到自他平等之后,才观得起来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 我们在这里也是同样,按照论典的观点,修菩提心的话,先要通达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的基本道理;但从窍诀的角度而言,则用不着学很多理论,关键是内心中要生起“一切众生都是我母亲,跟今生的母 [阅读全文]
ė118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关于共同加行的重要性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06
  共同加行的基础一定要打好、一定要修,否则,不共加行的境界很难生起来;不共加行若没有修好,那么,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的境界就不太容易现前。 所以,这次讲《前行》,时间虽然比较长,但我认为非常有意义。无论从自身的经验,还是其他上师的传记看,加行修得特别好的人,后来修行不易退失;加行修得不好的话,就算暂时能生起一些验相、获得一些成就,但很快的时间当中,这一切就销 [阅读全文]
ė110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讨论: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一)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15-09-05
汇总一下前些日子发的关于学习方法的内容 整体分为六个方面:一、明确学修方向;二、制订学修计划;三、掌握学修原则;四、运用学修方法;五、精通学修窍诀;六、实际修持运用   一、明确学修方向: http://blog.ezerg.com/?post=215   二、制订学修计划: http://blog.ezerg.com/?post= [阅读全文]
ė224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前行》:修五十万加行的正确方向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05
  当然,不管是哪一种皈依,功德都非常大,诚如《本事经》所言:“最胜有三种,所谓佛法僧,依生净信心,能见最胜法。”意思是说,最殊胜的是佛法僧三宝,若能对此生起清净的信心,就能现见无与伦比的甚深之法。所以,皈依三宝是最荣幸的事情,也是我们来到世间最大的获得。 不过,在这三种发心中,最好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皈依,不能只求下辈子的人天安乐,或者只想自己独自解脱。《华严经》亦云:“除 [阅读全文]
ė143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入行论》:修大乘佛法的根本窍诀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9-04
  遇到了大乘佛法,是我们的一种荣幸,大家一定要有利他心及空性见。我再三强调过,这两个根本窍诀始终都不能忘,有了空性见的话,不会特别执著如泡影一般的万法;有了利他心的话,每天活着就是为了众生,不可能围绕自己的利益而造恶业。所以,这两个关键窍诀,大家永远应该记住! ——节选自《入行论广释》第179课 [阅读全文]
ė140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中观

《前行》:要明白解脱之因!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03
  从“人身难得”开始,以四种厌世心的修法先调顺相续;然后,再修持“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供曼茶罗”等,直到圣道正行完全圆满之间,每个修法都有各自的功德,这就是解脱之因。 其实,四种厌世心的修法——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是一切修行的基础,以此可生起真实无伪的出离心。倘若你没有打好这个基础,其他修法根本没办法进行,即使修了最高的大圆满、大手印、大 [阅读全文]
ė114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2015-09-05 入行论第74-75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9-03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74-75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所以修持安忍方法分为五大部分: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四、破嗔于怨敌造罪 [阅读全文]
ė124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