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理论与实修相结合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9
  理论与实修相结合 现在,有很多佛教徒只重视理论,比如中观、因明、俱舍、般若、戒律,但没有实修的话,那就跟高等学校里的学术研究差不多了。老师讲、学生听,理论上都明白,可一涉及实修,就停住了。 就算是在佛教团体中长期闻思的人,也不能太理论化了,天天背诵、讲考、辩论,甚至造论,理论上花去太多时间的话,一实修起来,还是有一些障碍。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平时 [阅读全文]
ė133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强调一切善法必须以菩提心摄持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8
  强调一切善法必须以菩提心摄持 我们积资净障,都是为了饶益遍虚空界的一切众生。不要说成办自己现世的利益,即便是为了自利而希求圆满佛果,也根本不属于大乘之道。因此,作为大乘佛子,一定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这一点千万不能忘记。 现在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别重,一直想自己往生,根本不把利益众生当作一件重要的事。为什么我们在精进修行佛法的开头、中间、结尾,都要强调 [阅读全文]
ė103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课后题:什么是三轮体空的回向?在凡夫位,可以以什么样的回向方式代替?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7
发愿和回向前先了解如下四个问题生起出离轮回之心: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一、何为舍弃今生之因?答曰:即为认识轮回无有实义。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二、何为舍弃今生之缘?答曰:现见轮回之过患。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三、何为舍弃今生之量?答曰:背舍世间八法。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四、何为舍弃今生之征相?答曰:不为世间八法所染污。 一、什么是回向 萨迦班智达《涅莫问答录》第 [阅读全文]
ė185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诸佛菩萨如何回向 我亦如是回向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6
  诸佛菩萨如何回向 我亦如是回向 当然,三轮体空——以证悟无实智慧摄持的真实无毒回向,在凡夫薄地时,根本无法做到。因为这对我们来讲,是矛盾的,心里出现这三轮的时候,就是实有的;要思维体空的时候,又什么都没有了,因此,以凡夫心是无法实现这样回向的。 要实现这种功德,我们就应当观想:“往昔的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种回向可以代替三轮体空的回向。法王如意宝非常 [阅读全文]
ė176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课后题:请熟悉并修持整个往生法。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5
往生法从上师从第138课开始讲解,至本课结束共5课。 1、名称:此法被称为正行支分捷径——往生法。往生法在藏文中叫颇瓦,意思是迁识,迁移心识。 2、必要性:我们知道,对每一个人来讲,不论你信佛不信佛,死亡都是无法超越的。而当你离开世间的时候,如果有一种简捷的修法可以助你往生,我想谁都会希求的。而这一“往生法”,就是这样的修法。有了这一修法的境界,何时遇到死亡,也都不必害怕了。 ◎ [阅读全文]
ė151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此往生法乃不修便可成佛法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5
  此往生法乃不修便可成佛法 所以说,这一深道往生法的教言,是不修便可成佛之法,也是以强制性的方法使罪孽深重者得以解脱的密道。 这里的所谓“不修”,不是说完全不修,而是说不必用三大阿僧祇劫长久、费力地去修,只是在练习好这一简易修法之后,便能往生,即使是罪业深重的人,也可以强制性地往生。因此,和显宗的净土法门相比,有些念佛的修法是很殊胜,但说实在的,这里 [阅读全文]
ė123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普巴扎西仁波切:上师瑜伽总摄五加行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4
上师瑜伽总摄显密从因地直至果位之法,亦自然涵盖五加行。五加行从皈依开始,为佛教一切修法之基础,通过五加行之如法修学,可以圆满成就之法器,为后续正行修法奠定基础,故此法极为重要,乃初学者入门必修之法。自宗传统修法亦强调需修完五加行后方可修持正行。 然诸多在家居士常有疑虑:面对现实生活与日俱增的压力和五加行庞大的数量,若难以在短期内完成五加行之修学,趋入正行修法岂不变得遥遥无期?故有 [阅读全文]
ė103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前行》: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4
  精进修持上师瑜伽 这样的上师瑜伽,莲师心咒的念修数量绝对要圆满一千万遍,因此应当尽力念诵,务必达到要求。 倘若不这样,认为这些仅仅是前行法门,并不那么重要,或者声称要修高深莫测的正行法,而没有空闲时间来修前行,表面观修生圆次第等等,这些人正如世间俗语所说:“牛头未熟尝其舌,床尚未暖伸其足。” “牛头未熟尝其舌”,意思是,煮牛头时,如果 [阅读全文]
ė121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2015-09-25 入行论第80-81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5-09-23
各位师兄,本周共修第80-81课,继续学习《安忍品》中的修持安忍方法。 安忍品主要掌握两个因和三个对境,即两因:强行我不欲和阻挠我所欲;三对境:我、亲友和怨敌。而不欲又分了四种法:经历痛苦、遭到轻蔑、听闻粗语和鄙语。本品的科判也按照这两因、三对境和四种法来安立的。 所以修持安忍方法分为五大部分:一、破嗔于我造四罪者;二、破嗔于亲友造四罪者;三、破嗔于怨敌作四善者;四、破嗔于怨敌造罪 [阅读全文]
ė230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15-09-23
这样的见地,如何修持才能生起来呢?要以《前行备忘录》中所讲的五种了知而修。   第一、了知上师是佛:   即使按照不了义的观点,真正的上师也是佛的化身,是为了利益所化众生,如水月一般以缘起而显现于世间。如果把上师执为实有相状的色身,并将上师视作平凡者,就不能成为自相续生起智慧之清净近取因,如《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而且,世尊也说 [阅读全文]
ė108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中观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