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43课——暇满如何取心要之理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
以下具体宣说应当如何修习暇满。
辛三、如何修习暇满
修习“暇满”的加行,就是上述“洒扫住处”一直到“供曼陀罗而祈祷”等六种。此处再强调最后二种:其中,第五种加行,即须以七支供积资净障作为能生证道之助缘,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修习所缘行相的正因,就容易生起观察修的觉受。第六种加行——资粮田前供曼陀罗并祈祷三事,就是祈祷传承上师加持自己,能迅速灭除空耗人身、不取心要的颠倒心,速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3课——四无量心修悲喜无量心
今天我们接着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的第七品四无量心,前面讲了舍无量心和慈无量心,现在正在讲第三个无量心,即悲无量心。悲无量心从七个方面来探讨,现在讲到了第四个方面,即修悲无量心的原因。
乙三(修悲无量心)分七:一、思维众生痛苦;二、宣说悲无量心之修法;三、真实宣说悲无量心;四、修悲无量心之原因;五、修悲无量心之证相;六、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七、修悲无量心之果。
丙四、修悲无量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133课——上师瑜伽专心祈祷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不共加行“上师瑜伽”的引导中,“明观福田”、“七支供”都讲完了,今天讲“专心祈祷”。
前面明观福田时,要将自身观成金刚瑜伽母,对境的本体是上师,形象是莲师;明观以后,就在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42课——暇满思惟难得
庚二、思其义大分四:一、观察究竟利大 二、观察暂时利大 三、如是空耗所依的过患 四、思已当发取心要欲
辛四、思已当发取心要欲
【如是思后,当发极大取心要欲。】
“心要”是指佛法的精华。“取心要欲”,即摄取佛法精华的欲乐。
这一段是确定“修习暇满义大”所应达到的修量,即“应当发起摄取佛法心要强烈的欲乐”。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2课——四无量心修慈无量心
我们现在正在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的四无量心品,前面讲了舍无量心。为什么先讲舍无量心呢?因为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对敌人有特别强烈的嗔恨心,也不要对亲人有特别强烈的贪心。在心比较平静的时候,我们要对众生生起慈心,即愿众生获得快乐的心。而获得快乐的来源是离开痛苦,因此就讲到了悲无量心。愿众生具足快乐并永远都不要失去,就要讲到喜无量心。
所以整个修行次第就是,先让心平静下来,然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132课——上师瑜伽七支供回向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下面继续讲《前行引导文》。
◎ 关于《前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41课——暇满思其义大
庚二、思其义大分四:一、观察究竟利大 二、观察暂时利大 三、如是空耗所依的过患 四、思已当发取心要欲
辛一、观察究竟利大分四:一、为引毕竟乐故必须修习正法 二、真实观待究竟而思惟利大 三、彼二摄义 四、思惟后劝取心要
壬四、如是思惟后劝取心要
【是故应当作是思惟:我今获得如是妙身,何故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1课——四无量心修舍无量心
《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现在讲四无量心品。前面讲舍无量心,然后讲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按照无垢光尊者的窍诀,先讲舍无量心。
接下来就讲到,我们对于舍无量心的观修对境——众生,不能特意去耽著,因为他也许是亲人,也许是冤仇。所以,众生分别念当中认为的纯粹的亲人或怨敌,实际上是不一定的。这种窍诀和修法非常重要。
丙四、以对境不定而修舍无量心: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131课——上师瑜伽七支供随喜请转法轮祈请不入涅槃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戊二(七支供)分七:一、顶礼支;二、供养支;三、忏悔支;四、随喜支;五、请转法轮支;六、祈请不入涅槃支;七、回向支
《大圆满前行》中,正在讲“上师瑜伽”中的实修法。实修法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40课——暇满正明暇满
下面开始宣说依止之后如何修心的次第。
【今应显示,如前所说如理依止善知识之弟子,尊重应当如何引导之次第。】
现在应当开始显示,对如前文所说“如理依止善知识的弟子”,具相的上师应当如何引导菩提道的次第。
戊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 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
【第二,依已如何修心之次第分二:一、于有暇身劝取心要;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