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5课断常执品生际必死
一、思维生际必死规则而修习无常分二:一、正说其义;二、广说彼之理。
己二、广说彼之理分五:一、思维寿量无定而修习无常;二、思维一切有情死之自性而修习无常;三、思维无由方便令却退而修习无常;四、思维死成现见法而修习无常;五、思维死无定期而修习无常。
庚一、思维寿量无定而修习无常
下面首先是提问。对提问的内容,要反观自心,思考在自己的心中,有没有这样的颠倒执著 [阅读全文]
憨山大师:初心修悟法要
1 如何修悟
若论此须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成语,种种方便,说禅说教,无非随顺机宜,破执之具,元无实法与人。
所言修者,只是随顺自心,净除妄想习气影子。於此用力,故谓之修。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58课——下士道三恶趣苦摄义
寅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分五: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 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 四、三恶趣众生的身量 五、摄义
卯五、摄义分四:一、乃至未生体验之间须修习 二、生体验后亦当修习 三、教诫须阅读经藏而思惟 四、思恶趣苦应发之心
辰四、思恶趣苦应发之心分三:一、由思恶趣苦而发忏悔心&nb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1课论名顶礼
《中观庄严论》是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总的庄严的一部大论典,注释由全知麦彭仁波切撰著。这次我们所宣讲的,主要是麦彭仁波切的《中观庄严论释》,也叫做《文殊上师欢喜之教言》。
首先看《中观庄严论》的题目。所谓的“中观”,有文字中观、基中观、道中观、果中观;或者将其解释为“般若波罗蜜多”。般若波罗蜜多的含义,通过弥勒菩萨和龙猛菩萨的智慧可以开显,其中,直接含义以龙猛菩萨的《中观六论》进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4课断常执品生际必死
丁二、广说彼如何修习轨理分四:一、思维生际必死规则而修习无常;二、思维高际必堕规则而修习无常;三、思维聚际必散规则而修习无常;四、思维合际必分规则而修习无常。
戊一、思维生际必死规则而修习无常分二:一、正说其义;二、广说彼之理。
己一、正说其义
“正说其义”里的内容,是修行无常四际里生际必死的主要方便。“广说彼之理”,则是引导大家深入认识生际必死的具体方便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57课——下士道三恶趣苦饿鬼痛苦
寅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分五: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 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 四、三恶趣众生的身量 五、摄义
卯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分五:一、略说 二、分释饿鬼饮食的三种痛苦 三、饿鬼之处所 四、饿鬼之众苦 五、饿鬼寿量
辰四、饿鬼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7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课断常执品修无常重要性
《中观四百论》 是修行的宝典,修行需要通过随念正见,来护持心相续,因此要数数地随念法义,数数地结合实际环境串习法义。这是学好《中观四百论》的关键。其中随念和串习第一品破除常执的方便,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修行的起点,是学好后后修法的根本基础。而在第一品中,这第一个偈颂又最为关键,是修学无常法门的核心,大家要深入领会,数数串习。
甲操杰大师在《四百论释——善说心要论》中也说:“对于修行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56课——下士道三恶趣苦旁生痛苦
寅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分五: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 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 四、三恶趣众生的身量 五、摄义
卯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分四:一、总说二苦 二、旁生之处所 三、详说旁生众苦 四、旁生之寿量
辰一、总说二苦
【思惟旁生苦者,谓旁生中诸羸劣者,为诸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6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