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4课断常执品生际必死
丁二、广说彼如何修习轨理分四:一、思维生际必死规则而修习无常;二、思维高际必堕规则而修习无常;三、思维聚际必散规则而修习无常;四、思维合际必分规则而修习无常。
戊一、思维生际必死规则而修习无常分二:一、正说其义;二、广说彼之理。
己一、正说其义
“正说其义”里的内容,是修行无常四际里生际必死的主要方便。“广说彼之理”,则是引导大家深入认识生际必死的具体方便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57课——下士道三恶趣苦饿鬼痛苦
寅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分五: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 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 四、三恶趣众生的身量 五、摄义
卯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分五:一、略说 二、分释饿鬼饮食的三种痛苦 三、饿鬼之处所 四、饿鬼之众苦 五、饿鬼寿量
辰四、饿鬼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7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课断常执品修无常重要性
《中观四百论》 是修行的宝典,修行需要通过随念正见,来护持心相续,因此要数数地随念法义,数数地结合实际环境串习法义。这是学好《中观四百论》的关键。其中随念和串习第一品破除常执的方便,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修行的起点,是学好后后修法的根本基础。而在第一品中,这第一个偈颂又最为关键,是修学无常法门的核心,大家要深入领会,数数串习。
甲操杰大师在《四百论释——善说心要论》中也说:“对于修行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56课——下士道三恶趣苦旁生痛苦
寅三、思惟三恶趣痛苦之相分五:一、思惟地狱所有众苦 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 三、思惟饿鬼所有众苦 四、三恶趣众生的身量 五、摄义
卯二、思惟旁生所有众苦分四:一、总说二苦 二、旁生之处所 三、详说旁生众苦 四、旁生之寿量
辰一、总说二苦
【思惟旁生苦者,谓旁生中诸羸劣者,为诸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6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2课断常执品明无常死之自性
前一堂课按著论五本对《中观四百论》作了总体的介绍,并且讲解了名义,今天开始讲解正论。
二、论义分二:一、明方便名言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的次第;二、明方便生胜义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
甲一、明方便名言之真实性修习之瑜伽的次第分四:一、断所知非理分之方便的瑜伽;二、证所取清净分之方便的瑜伽;三、断所断杂染分之方便的瑜伽;四、方便生甚深分闻器净理。
前八品又分为四个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55课——下士道三恶趣苦地狱痛苦近边地狱
辰二、近边地狱分二:一、总说十六近边地狱 二、分说近边地狱受苦情况
巳一、总说十六近边地狱
【近边者,谓彼八种大那落迦,一一各有四墙四门,其外皆有铁城围绕,其城亦复各有四门,一一门外,有余四四有情地狱,谓煨坑,尸粪臭泥或秽粪泥恶臭如尸,利刀道等,无极大河。】
近边地狱,就是有情大地狱旁边的地狱。
近边地狱,即八种有情大地狱的每一种都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55课——发菩提心广说六度静虑度
甲二(广说真实发心之理)分十:一、宣说菩提心利益;二、宣说菩提心之本体;三、发心仪轨;四、三诵之必要;五、当生欢喜心;六、学处次第;七、明示二十堕罪及同分;八、分说护持二菩提心;九、修者补特伽罗之次第;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
乙十(修学如来行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六度之自性。
丙二(广说六度之自性)分七: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安忍度;四、精进度;五、静虑度;六、智慧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1课总说
在讲解本论之前,先按古代印度那烂陀寺的规范,从论主介绍、为谁而作、所属范畴、全论内容、本论目的五个方面,来对本论作一个简略的认识。
一、论主介绍
提婆菩萨是龙树菩萨的大弟子,从龙树菩萨这里传承了众多法脉。他是禅宗第十五代祖师,同时又是密教金刚乘的传承祖师。《智慧金刚集论释》中,说提婆菩萨已经证得了八地菩萨。记录提婆菩萨事迹的传记比较多,有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提婆菩萨传》,禅宗的《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