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菩提修心班课程”与“前行”的关系

大树 | 中观专区 | 2018-04-23
菩提修心班课程: 《禅修指南》《三戒要解(上)》《开启修心门扉释》《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前八品)》《中观四百论广释(前八品)》《四法宝鬘论释》《解义慧剑释》等理论与实修圆融的修心法要。 《禅修指南》就一节课,是上师开示的麦彭仁波切的禅修法,即“索达吉堪布第14次双语开示”。传讲了禅修前行、中间如何安住以及最终如何获得稳固的窍诀,详细的也可以参考《入行论》,例如“前行的前行”的“发菩 [阅读全文]
ė97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讨论:关于实修中观方面的一些问题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4-16
在 2014年曾经向一位师兄请教过关于“中观”方面如何实修的问题。 我的提问: 关于实修的问题,我闻思了一些《中观》方面的论典,很想能够真正趋入所讲的境界,但不知道怎么实际修持。按照大上师讲的《中观庄严论》是见解,《四百论》为实修,《入中论》趋入,慈诚罗珠堪布在《成智青莲花*略释》中说:“要想体会、证悟中观的见解,还是要靠密法的窍诀”。我现在这里有点没有方向,只能暂时以原来学 [阅读全文]
ė60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齐美仁真堪布:《心经》要义之辨析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4-09
佛陀二转法轮所宣讲之般若,大略言之有广般若、中般若、略般若之分。广狭般若之意义,在《心经》里已涵摄无余。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几句话藏汉文译本的顺序略有不同,此处只就藏文译本作一辨析)这四句,又是整个《心经》精华之要义,若能明了这四句经文的意义,也就抓住了般若空性的本质意义。 下面就对这四句话作一扼要分析: 首先来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凡 [阅读全文]
ė75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学习辅导的内容汇总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4-02
由于个人因缘的不具足,我也只辅导14届一年半的时间,所以给您经验不多,您大概参考一下吧。 很随喜师兄能够发心带班辅导,关于这方面您可参考一下: 关于新学员学习和辅导的一些建议:http://blog.ezerg.com/?post=282 辅导员讲解颂词的一些体会:http://blog.ezerg.com/?post=174 如果您辅导的是《入行论》可以 [阅读全文]
ė119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索达吉堪布:对辅导人员的开示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3-26
现在有些法师和居士,内在的智慧虽然很不错,但都缺乏训练,所以表达非常困难。所谓训,即老师给予教训;所谓练,即自己再三练习。以前著名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训练。后来教育学生,也长期训练他们,其中柏拉图表现最为出色。 作为修行人,在修行、讲考、讲经说法等方面,一定要再三训练。若没有训练,即使内心充满智慧,因为胆量不够、经验不足等原因,临场表现就会很差,让人不起信心。 对我来讲,因为 [阅读全文]
ė67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补充:如何面对修法的违缘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3-19
对根本上师应该经常祈祷,如果自己心里很烦躁,出现修法违缘时,在家里或者到山上呼唤自己的根本上师,这种祈祷对每一个修行人来讲是始终不能离开的。——《远唤上师·悉地藏流》简释 如《前行》中传授“轮回痛苦”,三界六道所有众生均被三苦所逼迫,人道还有八苦,我们时刻都在感受苦,所以遭遇违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不可陈避免的。《中观四百论》中说:“由苦而生嗔”。《大乘百法名门论》中也说嗔 [阅读全文]
ė69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入行论补充:闻思修《入行论》的一点理解和体会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3-12
这是 2015 年答复一位师兄的问题,希望对大家闻思修《入行论》有点帮助。 说来很惭愧,我的精力也都在闻思上面,真正的实修比较少。首先和大家分享一篇大宝法王对治烦恼的教言:http://blog.ezerg.com/?post=115 如上师在讲《入行论第五品——正知正念》中的“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这个颂词的时候,提到闻所生慧、思所生慧 [阅读全文]
ė79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入行论补充:什么是菩提心?和其他法的关系?生起菩提心后,如何增上?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3-05
  一、本体的角度菩提心可以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其中世俗菩提心又分为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菩提心在《现观庄严论》中定义“发心为利他,成正等菩提”,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缘众生的悲心和缘佛果的智慧。世俗菩提心通过分别念造作的为利他而佛之心,其中生起“我想要利他”的想法属于愿菩提心,而之后立誓要去做或者正在做的行为属于行菩提心。二者的关系如《入行论》中说:“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阅读全文]
ė71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唐仲容:《唯识三十颂》讲记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2-26
    (颂文断句不一致)   前 言   唯识一名,含有三义:一、《解深密经》佛告慈氏:“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根据此说,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所缘的境都是能缘的识自己变现,是识的相分,能缘境识是识的见分,见相二分,合为一体,才叫做“识”。因此,唯识之义,只有内识,无有识外之境,唯有内识,无诸外境,故名唯识。外境指我 [阅读全文]
ė37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入行论补充:如何不断增上自己的信心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8-02-19
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我也认识一些06届、11届和12届的师兄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很多年过去了,有时候见面聊聊学会的课程,感觉见解上没有太大的提高(修证上我也看不出来),有些还特别执著于自己的所学(所以《前行》中会讲“不满精进”),有些则对于将来的学修方向比较迷茫(整个道次第不清楚,各个论安立在哪个次第上也不清楚),更有甚者对学院的法也退失一些信心(原因就是王师兄说到的感觉没有进步)。 解决问题的方 [阅读全文]
ė52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