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拉阳智:成就自在邬金扎杂朗巴之教言
成就自在邬金扎杂朗巴之教言
消除心暗之注解
所谓之“我”乃原始基之密意,如颂曰:“吾乃诸佛之祖。”所谓“老人”乃一切诸佛之祖或原始怙主,“见解”乃远离贤劣一切二法,伺察意之见解即能障碍本来之智慧,若欲所现一切即识本来面目,不应追随过去、迎接未来,并远离现在之识聚。无有改造自然安住中,有些补特伽罗即能证得本来智慧或觉性。如今 [阅读全文]
索达吉堪布:大家要一心向往西方极乐
有的人一会儿发愿生到兜率天,一会儿发愿往生铜色吉祥山,一会儿又发愿现喜刹土,一会儿又发愿普陀山,这样不太好。
临死的心,就像在雷鸣电闪、霹雳巨响时的心态一样,那时候心如果不能做到淡定,一会儿祈祷莲花生大士,一会儿祈祷至尊度母,一会儿皈依上师,一会儿皈依佛陀,没有一个指定处,就像逗疯子说话一样,怎么能行呢?死亡时是非常恐怖的。
所以,提到“修行净土”,那个净土是不需要我们依靠自力来修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唯识二十论》
本周闻思完第 161 课后安排放假一次,大家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补充一下“唯识”的内容,不管是“遣除世俗之争论”还是“遣除胜义之争论”,乃至刚刚圆满的“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都是在讲“唯识”的观点,如同在《入行论第161-162课共修内容(了知世俗如幻、了知胜义空性修道)》中提到的:
“认识智慧之自性”是从“抉择‘对境’二谛”和“修行‘有境’正道”,即‘对境’和‘有境’两方面分别遣除了 [阅读全文]
2017-05-21 入行论第161-162课共修内容(了知世俗如幻、了知胜义空性修道)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61课和第162课,继续学习第九品《智慧品》的内容。
智慧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生智慧之方法,即认识智慧之自性、深入对境无我和破除所断实执;二、以智慧所得之事,即平息世间八法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
现在正在学习“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认识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对境无我;三、破除所断实执。首先学习“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择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关于随教和随理唯识的问题
第 156 至 159 课其实一直在破“唯识”的内容,按照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净水如意宝》我们知道所破的“唯识”分为“真相唯识”还是“假相唯识”,其实还有“随教唯识”和“随理唯识”,哪个是“中观”所破呢?这里简单了解一下,详细的观点参考上师的《中观庄严论解说》。
益西彭措堪布在《介绍唯识宗》讲过:
唯识宗又可以分随教唯识和随理唯识两种。
随教唯识主要根据《瑜伽师地论》安立宗派, [阅读全文]
2017-05-07 入行论第159-160课共修内容(遣除胜义争论、了知世俗如幻修道)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59课和第160课,继续学习第九品《智慧品》的内容。
智慧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生智慧之方法,即认识智慧之自性、深入对境无我和破除所断实执;二、以智慧所得之事,即平息世间八法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
现在正在学习“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认识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对境无我;三、破除所断实执。首先学习“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一、抉择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关于“若实怎非异?非异则非实”的理解
幻境非心外,亦非全无异。 若实怎非异?非异则非实。
这个颂词在加哲无著菩萨《善说海》中的科判是“遮破境心非二之有实”,即破除“唯识宗”对于境和心“非一非异”且“实有”的观点。有师兄说这个颂词相对比较难理解一些,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颂词字面上有五个“非”字,不论是看还是读都会比较不适应。所以首先要把心理上的障碍遣除。
2、颂词中有些隐含的内容,特别是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大乘百法明门论直解》
上次《入行论第157-158课共修内容(遣除胜义争论)》提到“中观”的闻思次第:先“俱舍”再“因明”后“中观”(包括般若)。学会的课程涵盖“因明”(包括《解义慧剑》和《释量论—成量品》)、“中观”(《中观庄严论》)和“般若”(《现观庄严论》)都会安排在“菩提研究班”学习,而暂时并未安排《俱舍论》的学习,就个人理解来看这部分内容又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最近《入行论—智慧品》中讲到一个颂词 [阅读全文]
2017-04-23 入行论第157-158课共修内容(遣除胜义争论)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57课和第158课,继续学习第九品《智慧品》的内容。
智慧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生智慧之方法,即认识智慧之自性、深入对境无我和破除所断实执;二、以智慧所得之事,即平息世间八法和于未证悟空性者生悲心。
现在正在学习“生智慧之方法”,分三:一、认识智慧之自性;二、深入对境无我;三、破除所断实执。首先学习“认识智慧之自性”,分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九品补充:《醒梦辩论歌》
全知麦彭仁波切所造《醒梦辩论歌》,通过10个方面证成“醒与梦平等”:1、 现前显现,2、过后成空,3、 现量亲见,4、相续长短,5、待缘方生,6、有堪为有,7、有无平等,8、换位无用,9、自心迷现,10、谁真谁假。帮助理解“世俗如梦如幻”。
以下是原文【下划线为重点】:
嗡索德!(愿吉祥!)
稽首文殊大圣尊,至心礼已宣此言。
昨夜梦中美妙境,今朝所遇显现法,二者最初同等生,二者最终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