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乌金仁波切:两种“指出心性”的基本方式(直指本来面目之4)
四、两种“指出心性”的基本方式
一是,在念头之内“指出心性”。二是,在念头已经熄灭时“指出心性”。不论哪一种,光是“指出”是不够的。上师能够“指出心性”,但是,弟子也必须能够“认出心性”。这两种“指出心性的方式”,是在“心静住时”或者“心念动时”使用。当心思维时,要去认识“是什么在进行思维”。
1、大声喊出“呸”!认出“法身觉”
首先,自然而然的安住,同时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115课——中士道思惟集谛集业之理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分四:一、连结文 二、烦恼发生之理 三、彼集业之理 四、死没及结生之理
辰三、彼集业之理分二:正明所集之业 二、如何集业之理
【第二彼集业之理分二:一、正明所集之业;二、如何集业之理。】
从两方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9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外境破有相经部宗
辰二(破有相经部宗之观点)分三:一、破异相一识之观点;二、破相识各一之观点;三、破相识等量之观点。
异相一识和相识各一这两种观点,不仅在胜义中不合理,而且在名言中也是不合理的。这一点,在静命论师的颂词中非常明显。而相识等量这一宗派,麦彭仁波切说:自宗在安立名言时,应该按照相识等量的观点来承许。所以,下文对相识等量进行遮破时,并不是在世俗中驳斥,而是在胜义中运用离一多因对其进行了遮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62课破边执离一多因
丁三、特说离边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正说;二、别说有为法远离生边真实性。
戊一、正说分二:一、略明其体;二、以因广明。
己二、以因广明分三:一、说观察体之离一多因;二、说观察果之破有无生因;三、说观察一切之缘起因。
庚一、说观察体之离一多因分三:一、略说观察;二、广明其理;三、摄要而说。
辛二、广明其理分六:一、破总与别之自性;二、破德与有德 [阅读全文]
祖古乌金仁波切:如何“认出本觉智”(直指本来面目之3)
三、如何“认出本觉智”
1)、生起“强烈的情绪”
1、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来认出“本觉智”。在生起“信心”等强烈情绪的刹那,如果突然“认出自心”,“心”就会因为“这强烈的情绪”而不会有“任何念头”留存。在那个刹那,“佛性”没有被“任何事物”障蔽。
2、对于其他众生,生起“强烈悲心”的刹那,“这种悲心”是这么的强烈。让你“热泪盈眶”,你的心中,会有一刹那,是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114课——中士道思惟集谛烦恼发生之理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分四:一、连结文 二、烦恼发生之理 三、彼集业之理 四、死没及结生之理
辰二、烦恼发生之理分三:一、生死之因,以烦恼为主 二、应当善巧了知烦恼 三、抉择烦恼发生之理
巳三、抉择烦恼发生之理分四: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8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外境无相观点不合理
前面已经讲了,自证在名言中非常合理,这就是麦彭仁波切在抉择中观应成派见解时的一种独特观点。那么,所谓的境证是否合理呢?
上一节课已经讲到,境证不太合理。为什么呢?外境上如果真正有一种相,由于是无情法的自性,也就不可能执著;而它也不能承许为有情法,否则就会失毁自己的立宗。总的来讲,在抉择唯识宗的观点时,因为外境也是明觉的本性,自己的心识取外境也就不存在任何危害;如果说真正存在一种无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61课破边执略明其体
破边执品第十四
通过前一品的学习,大家已经清楚地知道无论是外境,还是有情的根、识,都是众生的无明分别、增益出来的。因此在众生的心识前,似乎显现了万法,但其实都是空的,一点都没有自性。就像水月,看起来是显现了,但是显现的当下就是空的,没有一丝一毫自性的存在。这就是中道而观的中观见。但是世间众生执著万法为实有的习气非常重,所以在这一品中,大慈大悲的圣天菩萨对万法的实有进行深刻而广泛地 [阅读全文]
祖古乌金仁波切:认出“无时”的“第四时”(直指本来面目之2)
二、认出“无时”的“第四时”
说“直指本来面貌”(认识你的自性)时,这不表示,你要去认出“其他人的心性”,反而意味着,你要去认出“无始以来就已经拥有的事物”。窍诀在于,如何“认出你的心性”,以及如何扼杀“愚痴迷惑的生命力”,这被称“四分离三”。
1、“佛性”是无漏的
“佛性”不是“有漏的”,“佛性”是“无漏的”。在“有漏的三时”,我们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念头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113课——中士道思惟集谛烦恼发生之理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分四:一、连结文 二、烦恼发生之理 三、彼集业之理 四、死没及结生之理
辰二、烦恼发生之理分三:一、生死之因,以烦恼为主 二、应当善巧了知烦恼 三、抉择烦恼发生之理
巳三、抉择烦恼发生之理分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