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古乌金仁波切:大圆满离于文字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4-05-09
一、“共同的止”带着“一丝丝的贪执” “静住”(止)在寂静平静之中,基本上包含一些“乐”,而“住”的面向,意味着“含有固着”。“共的止”跟“喜”“乐”相同,“住”意味着“执取乐”或“固着乐”。如果其中没有“固着”,没有对“本智”的执取,就不是“共的止”,反而是“赤裸的观”,也就是“胜观”(明晰的明见)。因此,“共的止”带着一丝丝的“贪执”,含有一丝丝的“迷恋”。另一方面,“胜观” [阅读全文]
ė13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圆满

《广论讲记》摘要第110课——中士道思惟别苦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4-05-08
以上宣说了三苦、六苦、八苦,这是通于六道的总苦。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正修苦谛 辰二、正修苦谛分三:一、思惟生死总苦二、思惟别苦  三、摄义 巳二、思惟别苦分三:一、思惟人间之苦  二、思惟非 [阅读全文]
ė14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4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外境破实一之识

大树 | 中观专区 | 2024-05-07
经部宗虽然承认外境,却认为这样的外境以隐蔽分的方式存在,我们根本看不见外境的本体,只是看到它的行相。对于这种观点,有人提出疑问:既然隐蔽分的外境可以通过行相见到,那么,食肉鬼也是一种隐蔽分,为什么普通的眼睛根本看不到它的行相呢?因为瓶子与食肉鬼这两者都是隐蔽分的缘故。 一般来讲,因明中也说:我们前面不存在食肉鬼,没有现见的缘故。其实这并不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推理。为什么呢?食肉鬼即使 [阅读全文]
ė12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中观庄严论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57课破根境品

大树 | 中观专区 | 2024-05-06
破根境品第十三 前面两品,已经把“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中的第一科“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讲完了,接下来这一品,要讲的是第二科“别说内外空真实性之瑜伽”。 丁二、别说内外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明胜义空性之真实性;二、明世俗如幻之真实性。 “内”,是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外”,是指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境。六根与六境的真实性是自性空,但是世 [阅读全文]
ė14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四百论

祖古乌金仁波切:大圆满的基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4-05-02
“基”是“遍在的佛性”。“基”不是“合和而成的”,是“光明的”,而且是“空性的”。 “基”是“本觉的本然状态”。“基”超越“迷妄”,“基”超越“解脱”,“基”如同虚空一样“彻底的寂静”。 虽然“基”安住,既不“离开轮回”,也不“进入涅槃”。但是,由于“俱生无明”“遍计无明”两大魔罗,从“执取”“固着”等坚实化的串习,以及从“外器世界”跟“内情众生”的不同显相,“六道众 [阅读全文]
ė13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圆满

《广论讲记》摘要第109课——中士道思惟三苦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4-05-01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正修苦谛 辰二、正修苦谛分三:一、思惟生死总苦二、思惟别苦  三、摄义 巳一、思惟生死总苦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  三、思惟三苦 午三、思惟三苦分二:一、依广大行派 [阅读全文]
ė11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3课建立离实一破实一之外境破实一之识

大树 | 中观专区 | 2024-04-30
【子二(破实一之识)分二: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有部宗、经部宗等)所许的实一之识;二、破认为外境不存在宗派(唯识宗为主)所许的实一之识。】 【丑一(破认为外境存在宗派所许的实一之识)分二:一、破不共各自观点;二、以说共同实一之识不容有而结尾。】 【寅一(破不共各自观点)分二: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二、破外道之观点。】 【卯一(破自宗有实二派之观点)分 [阅读全文]
ė13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中观庄严论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56课破见品

大树 | 中观专区 | 2024-04-29
丙二、法无我真实性之瑜伽分三:一、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二、别说内外空真实性之瑜伽;三、特说离边空真实性之瑜伽。 丁一、总说三时空真实性之瑜伽分二:一、正明;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 戊二、明无我甚深见之瑜伽分二:一、闻器之差别;二、所说法之差别。 己二、所说法之差别分三:一、明见为无我空之瑜伽;二、明法与非法道之差别;三、以此教诫于取舍处进止。 [阅读全文]
ė12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四百论

祖古乌金仁波切:大手印与大圆满的比较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4-04-25
一、唯一不同的地方 在大手印,先介绍“心是什么”,接着“以本觉为对境”修持。这个“修持”,是跟“心”融合在一起,直到达到“无修的次第”。在这之后,本觉(究竟的见地)是唯一的修持。在“专一瑜伽”“离戏瑜伽”,你对“心”下尽了功夫,大大减少了“固着”,去除了“障蔽”。如同剥玉米包皮,先剥第一层,接着剥第二层,再剥下一层。在大圆满,从一开始就介绍“无修”“无散乱”。大圆满有“心部”“界 [阅读全文]
ė21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圆满 大手印

《广论讲记》摘要第108课——中士道思惟六苦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4-04-24
寅一、由苦集门中思惟分二: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  二、思惟集谛流转次第 卯一、思惟苦谛生死过患分二:一、显示四谛先说苦谛之意趣  二、正修苦谛 辰二、正修苦谛分三:一、思惟生死总苦二、思惟别苦  三、摄义 巳一、思惟生死总苦分三:一、思惟八苦二、思惟六苦  三、思惟三苦 午二、思惟六苦分二:一、真实义&n [阅读全文]
ė18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