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4课——四无量心宣说其他修法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4-10
下面我们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前面讲了四无量心,即舍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各自的修法都讲了。 甲八(宣说其他修法)分七:一、反复观修;二、以悲心遣慈心之障;三、以喜心遣悲心之障;四、以舍心遣喜心之障;五、以慈心遣舍心之障;六、轮番修法;七、如是修四无量心之功德。 第八个问题是讲其他的修法,其实也是上面的内容,但是修行的方式有点不同。这也分七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是反复观 [阅读全文]
ė14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广论讲记》摘要第19课补充——常啼菩萨依止法胜菩萨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4-09
《大般若经》、《小品般若经》中都有这个公案,但文字比较古,看起来不是特别好懂。所以,讲这个公案时,我会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常啼菩萨,《般若经》中叫萨陀波伦,这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常啼,又作常悲。法胜菩萨,《般若经》中叫昙无竭,又名法涌、法盛、法上、法来等,有不同的译法。那么,常啼菩萨是如何依止法胜菩萨的呢? 常啼菩萨从小就喜欢远离喧嚣的寂静处。有一次,他在寂静处修行,突然从 [阅读全文]
ė11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

《广论讲记》摘要第19课补充——那若巴依止圣者帝洛巴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4-08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了知,在有缘依止善知识时,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一方面要依教奉行,同时也不能生厌烦心。 那若巴尊者出生于1016年,1100年示现圆寂,是真正出现过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所以,我们看每一个公案时,应该知道是真人真事,通过随学他的行为,自己也可以同样生起证悟,而千万不能把它当成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 那若巴尊者是印度的一位王子,从小就有厌世之心,父母害怕他出家,想出各种办法阻挠 [阅读全文]
ė12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

《前行广释》摘要第134课——上师瑜伽专心祈祷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4-07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昨天讲到,回向时也可以念《铜色吉祥山发愿文》。 ◎ 于一切威仪中修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不仅要入座修持,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中,也应当时时修持。 比如 [阅读全文]
ė20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元音老人:三十七道品详解

大树 | 般若专区 | 2023-04-06
‘四念处’,念为能观之智,处为所观之境,以智观境即是念处,是修智慧的,以发修行人的慧观,叫做‘奢摩他’。念处有四种: 第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与前面的不净观相同。人身之内外,污秽充满,无有净处,故观身不净。 第二、受念处:观受是苦。受为苦乐之感,是心对境之感受,就是心和境结合到一块了,那么,苦果也就随之而来了。因世间无实乐,故观受为苦。 第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因为心念是刹那 [阅读全文]
ė14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广论讲记》摘要第43课——暇满如何取心要之理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4-06
以下具体宣说应当如何修习暇满。 辛三、如何修习暇满 修习“暇满”的加行,就是上述“洒扫住处”一直到“供曼陀罗而祈祷”等六种。此处再强调最后二种:其中,第五种加行,即须以七支供积资净障作为能生证道之助缘,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修习所缘行相的正因,就容易生起观察修的觉受。第六种加行——资粮田前供曼陀罗并祈祷三事,就是祈祷传承上师加持自己,能迅速灭除空耗人身、不取心要的颠倒心,速 [阅读全文]
ė10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3课——四无量心修悲喜无量心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4-05
今天我们接着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的第七品四无量心,前面讲了舍无量心和慈无量心,现在正在讲第三个无量心,即悲无量心。悲无量心从七个方面来探讨,现在讲到了第四个方面,即修悲无量心的原因。 乙三(修悲无量心)分七:一、思维众生痛苦;二、宣说悲无量心之修法;三、真实宣说悲无量心;四、修悲无量心之原因;五、修悲无量心之证相;六、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七、修悲无量心之果。 丙四、修悲无量 [阅读全文]
ė14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前行广释》摘要第133课——上师瑜伽专心祈祷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4-04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二(上师瑜伽实修法)分三:一、明观福田;二、七支供;三、专心祈祷。 不共加行“上师瑜伽”的引导中,“明观福田”、“七支供”都讲完了,今天讲“专心祈祷”。 前面明观福田时,要将自身观成金刚瑜伽母,对境的本体是上师,形象是莲师;明观以后,就在 [阅读全文]
ė14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讲记》摘要第42课——暇满思惟难得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4-03
庚二、思其义大分四:一、观察究竟利大  二、观察暂时利大  三、如是空耗所依的过患  四、思已当发取心要欲 辛四、思已当发取心要欲 【如是思后,当发极大取心要欲。】 “心要”是指佛法的精华。“取心要欲”,即摄取佛法精华的欲乐。 这一段是确定“修习暇满义大”所应达到的修量,即“应当发起摄取佛法心要强烈的欲乐”。 [阅读全文]
ė10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2课——四无量心修慈无量心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4-02
我们现在正在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当中的四无量心品,前面讲了舍无量心。为什么先讲舍无量心呢?因为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不要对敌人有特别强烈的嗔恨心,也不要对亲人有特别强烈的贪心。在心比较平静的时候,我们要对众生生起慈心,即愿众生获得快乐的心。而获得快乐的来源是离开痛苦,因此就讲到了悲无量心。愿众生具足快乐并永远都不要失去,就要讲到喜无量心。 所以整个修行次第就是,先让心平静下来,然 [阅读全文]
ė14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