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38课——宣说修持轨理破除此中邪妄分别(修要)
己二、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 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庚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分五:一、破除心未趣入圣教之愚痴 二、破除不了知思择修与安住修的迷乱 三、破除对修狭隘理解而以智者自居 四、宣说一切圣言皆是教授之理 五、彼等摄义
辛二、遮破不了知思择修与安住修的迷乱分二:一、宣说他宗 二、对彼遮破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38课——皈依果皈依
一切大乘道之前行或基础皈依品分三:一、宣说入大乘道之方法;二、别说真实皈依;三、回向本品善根。
甲二(别说真实皈依)分三:一、因皈依;二、果皈依;三、皈依之利益。
乙一(因皈依)分四:一、皈依之人;二、皈依时间;三、皈依对境;四、真实皈依。
丙四(真实皈依)分三:一、皈依境;二、皈依方法;三、放摄光芒。
丁一、皈依境:
观所缘境虚空中,尤许上师佛尊主。
“观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128课——上师瑜伽实修法
《大圆满前行》中,“上师瑜伽之重要性”讲完了,现在要讲“上师瑜伽实修法”。
实修法中的观想、作意及思维,很多人都重视听受,但听受以后,能长期观修的人却很少。闻思也是一样,比如学五部大论,刚开始很多人兴致勃勃,很想学好、学透,可是前世的业力加上即生的烦恼,种种干扰涌现的时候,心力便提不起来了,不得不半途而废。这就是凡夫修行中最致命的障碍:心力不够。
而要提起心力,我认为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37课——宣说修持轨理破除此中邪妄分别(修要)
壬三、摄义
座间的修法,总的就是于所缘行相修心、积集资粮、守护律仪戒,根据《瑜伽师地论》所说,就是要修持四种资粮,即:密护根门,正知而行,饮食知量,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应如何行,这四种资粮是引生止观的正因。
正修和未修中间的修行以上已抉择完毕,下面再从反面“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己二、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 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37课——皈依
今天我们讲的是皈依三宝,前面讲了因皈依和果皈依之间的差别,今天特别宣说因皈依境。
一切大乘道之前行或基础皈依品分三:一、宣说入大乘道之方法;二、别说真实皈依;三、回向本品善根。
甲二(别说真实皈依)分三:一、因皈依;二、果皈依;三、皈依之利益。
乙一(因皈依)分四:一、皈依之人;二、皈依时间;三、皈依对境;四、真实皈依。
丙三(皈依对境)分二:一、总说共不共皈依境;二、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127课——上师瑜伽最深的修法
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丁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
下面继续讲“上师瑜伽是最深的修法”。
● 修上师瑜伽尽除一切过患
至尊果仓巴[ 果仓巴:噶举派非常卓越的大德。他一生闻思,在喜玛拉雅山和匝日神山苦行,弘扬竹巴噶举派佛法,摄受了众多弟子,藏文著作有四大函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36课——宣说修持轨理未修中间应如何
己二、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 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庚一、正明修法分二:一、正修时应如何 二、未修中间应如何
辛二、未修中间应如何分三:一、总说座间所行须成正修的助缘 二、引发止观之因 三、摄义
壬二、引发止观之因分四:一、密护根门 二、正知而行 三、饮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36课——皈依因皈依
今天讲到,一切大乘佛教的基础是皈依,要讲皈依的方法、真实皈依、皈依的功德等,从几个方面来宣说。
第六品 皈 依
一切大乘道之前行或基础皈依品分三:一、宣说入大乘道之方法;二、别说真实皈依;三、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宣说入大乘道之方法:
如是谨依上师后,当渐修学解脱道。
前面依止善知识品当中讲,先要依照善知识的法相来观察善知识,好的善知识我们要依止,不好的恶知识要远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126课——上师瑜伽视师如佛(重要)
《大圆满前行》中,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解脱利益、依止上师,这些共同加行已经讲完了;不共加行中,皈依、发心、修金刚萨埵、积累资粮也讲完了。从今天开始,讲上师瑜伽。
五、上师瑜伽[ 上师瑜伽:瑜伽就是相应的意思,所谓的上师瑜伽,就是与上师相应的修法。]
首先,是华智仁波切对上师的顶礼句:
首先依止胜师如教行,中间百般苦行而实修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35课——宣说修持轨理未修中间应如何
己二、略说修习轨理分二:一、正明修法 二、破除此中邪妄分别
庚一、正明修法分二:一、正修时应如何 二、未修中间应如何
辛二、未修中间应如何分三:一、总说座间所行须成正修的助缘 二、引发止观之因 三、摄义
壬二、引发止观之因分四:一、密护根门 二、正知而行 三、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