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16课著论五本全论内容如何通达二谛
《中观庄严论释》总义当中,现在正在讲中观自续派所承认的相似胜义,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这里,麦彭仁波切通过窍诀性的方式,已经宣说了对中观二谛进行分析的方法。
【我们要明白:观待这一相似胜义而言,也就有所谓“无生”的承认了。】
观待相似胜义而言,一切万法并非是远离一切承认的,因为中观自续派有一种无生的承认。也就是说,在暂时的相似胜义中,承认一切万法是无生的、一切万法是不存在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19课断净执品广明自性
丙三、断净倒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其体;二、广明自性;三、障治摄义。
丁二、广明自性分三:一、明于境女断贪;二、明有境贪欲过患;三、明了达不净而对治之方便。
戊一、明于境女断贪分三:一、断于境女色之贪著;二、断分别彼功德之贪著;三、断计彼为乐因之贪著。
己二、断分别彼功德之贪著
这是“戊一、明于境女断贪”中的第二分科。前一科“己一、断于境女色 [阅读全文]
大圆满最密无上心髓之“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本文说明】本篇录自莲师伏藏《宁静忿怒尊无上自性解脱最胜教敕》之《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
莲花生大士,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宁玛派(含义即旧教)的祖师。公元八世纪(相当于唐代),入藏弘传密法,创立了西藏第一座寺院——桑耶寺。莲花生大士在藏传佛教中有着极为崇高的信仰,宁玛派尊奉莲花生大士为邬金第二佛。所传授的咒语与伏藏相传都是由他所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71课——下士道皈依遣除不清净
子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分四: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五、总结
丑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分三:一、《摄分》中出 二、教授中出 三、遣除不清净
寅二、教授中出分二:一、别学 二、共学
卯二、共学分六:一、以随念三宝的差别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15课著论五本全论内容如何通达二谛
《中观庄严论释》当中,从外道一直到中观应成派之间,对胜义谛和世俗谛如何承许的道理,前面已经作了简略介绍。
【讲到这里,有人不免心想:作为大乘的修行人又该如何了达、修行这样的二谛自性呢?】
不论修大圆满、大手印或者禅宗等任何一种法,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决定性的见解。不管是哪一类根基的众生——小乘有部宗、大乘唯识宗、中观宗,只有对二谛的见解作出抉择之后,才可以继续修行。这时,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18课断净执品略明其体
第二品教导了断除乐颠倒执著的瑜伽方便。就是说,只要有有漏业报身,那么就不可能感受真正的安乐,只能感受苦苦、坏苦和行苦。而要获得真正的安乐,就必须厌弃这个业报身,厌弃轮回。接下来要学习的第三品,是把重点放在对欲尘及贪欲的观察上,引导大家认识到五欲六尘是不清净的,不能带来安乐,根本不值得去生起贪欲。
那么这里所说的不清净,是有杂染的意思,比如被烦恼杂染的法,以及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 [阅读全文]
大圆满最密无上心髓之“日修水晶鬘”
【本文说明】本篇录自莲师伏藏三部曲之《松岭宝藏》第六章“日修水晶鬘”。
《上师意集》法的圆满次第大手印
如何将“无缚广袤之珍贵心要宝藏密匣”的譬喻意涵融入日修之中的忠告
南无 咕如 德瓦 扎基尼 吽(顶礼上师、本尊、空行母众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70课——下士道皈依由了知胜利而勤修皈依
子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分四: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五、总结
丑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分三:一、《摄分》中出 二、教授中出 三、遣除不清净
寅二、教授中出分二:一、别学 二、共学
卯二、共学分六:一、以随念三宝的差别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14课著论五本全论内容自宗安立二谛
一般来讲,宣讲二谛的经论非常多,如《二谛经》等。这些经论中,对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安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性为胜义、显现为世俗;一种是实相、现相相同为胜义谛,实相、现相不相同为世俗谛。
以这种方式来宣讲时,比如如来藏的本体,既可以从空性方面衡量,也可以从光明方面衡量。从光明角度进行衡量时,根本没有舍弃空性,但是这种光明,唯有圣者的净见量才能见到。在很多中观的论典中,一直抉择万法为空性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17课破乐执品别思有漏苦
己三、思惟遍行之苦
设问:乐还是有的,比如挑担子累了的时候,换一下肩,重担就被转到另一个肩上了。如果没有乐,那重担怎么会被卸掉呢?
答:
初起灭已生,苦起亦何乐,
故思能仁说,生灭皆是苦。
【难词释义】
初起:刚生起的,指小苦。
已生:以前已经生起的,指大苦。
【颂文直解】
只是在小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