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7课著论五本全论内容外道派
按照那烂陀寺班智达的传法方式——造论五本来讲,第一个问题,这部论典的作者是谁;第二个问题,这部《中观庄严论》为什么样的众生而作;第三个问题,《中观庄严论》属于哪一种经典和论典的范畴。前面已经对上述三个问题作了阐述,下面讲全论内容。
【四、全论内容:如果有人心想:二谛的无谬真如到底是什么?二理指的又是什么呢?】
此处提出了两个问题。所谓胜义谛和世俗谛无有错谬的真如,也就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10课断常执品合际必分
庚二、思惟分离长无始终而断贪
设问:尽管与子女等亲友注定是要在某一个时间分离的,但是一起相聚的时间很长,对此难以断掉耽著,这该怎么办呢?
答:
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
何故汝见合,不见长时离。
【颂文直解】
此具有无明众生的轮回,过去无有开始,未来也无有终点,聚合相比于轮回,仅仅只是一刹那而已,你以什么原因把那么短的聚 [阅读全文]
大圆满最密无上心髓之“什么样的弟子可得到大圆满法?”
弟子问无垢光尊者:“什么样的弟子可得到大圆满法?”
尊者回答说:“有闻思、有智慧的弟子总是喜欢在二取分别上面思维,属于思维转道用。爱禅坐的弟子特别执著打坐的境界,执著空性,这些人都修不出大圆满法来。只有对上师有无比信心的弟子,他们的内心自然而然能够得到大圆满的境界。”
辽西龙多上师对遍知阿格旺波尊者说的:“心髓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63课——下士道皈依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子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分四: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丑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分四: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 二、由了知差别而皈依 三、自己发誓受持而皈依 四、不言有余归处而皈依
寅二、由了知差别而皈依分六:一、相差别 二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6课著论五本为谁而著属何范畴
麦彭仁波切按照那烂陀寺班智达的传统,以造论五本的方式宣讲了这部《中观庄严论》。其中“由谁所造”,也即《中观庄严论》的作者——静命论师,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个问题——为谁而造,为什么样根基的众生造了这部《中观庄严论》。对此,大家也应该观察自己:看一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中观庄严论》的所化众生?
二、为谁而著:如果有人心里思量:到底什么是大乘?大乘的要义又是指的什么?如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9课断常执品合际必分
戊四、思惟合际必分法则而修无常分三:一、由分离无常法则断忧之方便;二、由集聚无常法则断贪之方便;三、教诫如是断贪而依静处。
己一、由分离无常法则断忧之方便
设问:但是不管子女是否孝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连绵不断的,因为父母的爱,并非是观待子女的随顺才有的,而是在自性上就坚固存在的。
答:
由离所生苦,人心速消失,
可观由离苦,表贪不坚固。
【难词释义】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62课——下士道皈依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子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皈依分四: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 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丑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分四: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 二、由了知差别而皈依 三、自己发誓受持而皈依 四、不言有余归处而皈依
寅一、由了知功德而皈依分三:一、佛功德 二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5课著论五本由谁所造
今天继续讲《中观庄严论释》造论五本当中的第一个——作者是谁。对于作者静命论师,大家应该了知他并非普通人,从他的智慧、戒律、成就以及弘法利生的事业等方面,可以了知其不可比拟的事业和发心。这样一来,首先对作者生起极大的信心,然后对他所造的论典,一定会生起信心。在信心的基础上,我们的自相续也一定会获得非常大的利益。
【尊者在即将圆寂之时,也留下了如此珍贵的遗嘱:通过法体安放的缘起可预示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8课断常执品合际必分
戊四、思惟合际必分法则而修无常分三:一、由分离无常法则断忧之方便;二、由集聚无常法则断贪之方便;三、教诫如是断贪而依静处。
己一、由分离无常法则断忧之方便
设问:虽然如是,但是自己的子女没有打招呼,就突然到后世去了,因此,为他悲哀是应理。
圣天菩萨回答说:
若时未请求,自来为子女,
彼不问自去,非是不应理。
【难词释义】 [阅读全文]
大圆满最密无上心髓之“禅修教言之殊胜金鬘”
【本文说明】本篇录自莲师伏藏三部曲之《松岭宝藏》第七章“禅修教言之殊胜金鬘”。
南无咕如 (顶礼上师)。
圣号为莲花生的大师,他的身如太阳般不变,他的语如溪流般不止,他的意如天空般无遮,他的功德如河川般超越增减,他的事业如风一般无有阻碍,他的证量等同诸佛,并且他因应六道众生而教导佛法。
卡千公主措嘉佛母承侍这位在瞻部洲名声如日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