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31课著论五本有何必要轻而易举含义
下面继续讲《中观庄严论释》的总义部分。前面已经讲了,麦彭仁波切最后所抉择的显空双运或者远离一切戏论的中观见解,不仅是前译宁玛巴高僧大德们的究竟观点,也是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觉囊派——藏地四大教派或五大教派[ 藏地一般说四大教派,也即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宁玛派。有时也称为五大教派,即在前面四大教派加上觉囊派。],所有高僧大德们的究竟意趣。
萨迦派高僧大德们对显空无二的中观见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4课断烦恼品
丙一、断烦恼集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障治体性;二、广明差别;三、结摄其义。
丁二、广明差别分三:一、示所断惑相;二、明障治对应之差别;三、分说断三毒之法。
戊三、分说断三毒之法分三:一、于共同境断痴之方便;二、于可意境断贪之方便;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
己三、于不可意境断嗔之方便分二:一、于所断思惟嗔恚过患而断;二、于能断思惟安忍功德而断。
[阅读全文]
大圆满最密无上心髓之“莲师对老妇的直指教言”
当化身佛莲花生大士受赤松德赞国王迎请,至红岩的吉祥桑耶寺常驻时,有一位具有非凡虔诚心的善女子敦夫人差遣她的女仆,名叫仁千措的玛恭女,向莲师献上附有葡萄切片的乳酪作为早餐。
後来当大师在前往桑耶钦普的路上,当他正通过城门时,敦夫人在路上向大师礼拜,并对他绕行,然後在他面前双手合掌,说道:“祈求您,伟大的上师。您即将远行,而我这老妇人就要死了。
首先,我出生即身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86课——下士道业因果黑业果粗恶语绮语
未三、粗恶语分二:一、何为粗恶语 二、引公案说明粗恶语及其果报
申一、何为粗恶语
【粗恶语。事者,谓诸有情能引恚恼。】
粗恶语的事,即能引生恚恼的有情。
【意乐中:想、烦恼如前,等起者,谓乐粗言欲。】
粗恶语的想,是于彼彼想;烦恼,是贪嗔痴任一种;等起,是喜爱说粗恶语的欲。
【加行者,谓以若实若非实语,或依种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30课著论五本有何必要本论五种特点二谛各自承认互不错乱之必要
前面讲的有个地方,有些道友提出一些问题,这里再给大家简单讲一下。
“如果应成派站在相似胜义的角度而具有分开二谛的承认”,前面已经讲了,这句话基本上是对格鲁派的一种驳斥。因为格鲁派的个别导师认为:从最究竟的观点而言,中观应成派也承许一种单空。
但这种观点不太合理,为什么呢?“那就与自续派无法区别开来了”。因为中观应成派在破中观自续派时,名言中也不承认自相成立之法。并且通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3课断烦恼品
丙一、断烦恼集方便之瑜伽分三:一、略明障治体性;二、广明差别;三、结摄其义。
丁二、广明差别分三:一、示所断惑相;二、明障治对应之差别;三、分说断三毒之法。
戊二、明障治对应之差别
贪非亲似亲,汝于彼无畏,
人于无益亲,岂非特应离。
【颂文直解】
贪欲不是自己的亲友,但是因为伪装得和亲友一样,所以你对贪欲不会产生畏惧。人 [阅读全文]
南开诺布法王:给大圆满修行人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建议
世界各地的大家好!今天是这次法会的最后一天,所以更重要的是跟大家讲一下怎样更好地融摄教法与修法。因为你知道,很重要的是将我们的所学融入到生活当中。融摄就是说,因为我们活在时间当中,这个时间就应该与我们所学的教法有关,否则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只是成为很好的想法而已。比如说我们觉得某个修法很好,然后我们很喜欢它,有一天我们一定会修它,但是这个著名的一天却没有来到。我们总是在环境当中散乱,所以非常重要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85课——下士道业因果黑业果离间语
一般人也许认为:杀盗淫的业力重,的确会现前很严重的果报,但语言只是随便说说而已,不会有大的果报。其实语言的作用很大,语业同样有一种不自在转的力,譬如开口说虚诳的誓言,以这个妄语业力是会真正实现的,前面邪淫公案中翟光远打妄语说:“我如果做了此事,我就遭雷劈。”后来果然被雷劈死。
从正面来看,诚实语的力量极大,譬如《贤愚经》上讲,世尊因地为了救鸽子,割舍身肉来作交换,当时帝释天考验他 [阅读全文]
《中观庄严论解说》摘要第29课著论五本有何必要本论五种特点胜义分相似胜义和真实胜义两种
《中观庄严论释》总义当中,前面已经讲了全知无垢光尊者《如意宝藏论》中的观点,也讲了月称论师在《显句论》中对《回诤论》中所讲破他生的一些分析。因为在《回诤论》这部论典中,对他生讲得比较广,在自生、无因生等方面破析得不是特别广。所以,麦彭仁波切说:如果认真学习《回诤论》等论典,必定会在自相续中生起十分殊胜的定解。
【亲教师的这部论中,最初以分开衡量二谛的无垢智慧建立二理,最终分开耽著 [阅读全文]
《中观四百论讲记》摘要第32课断烦恼品
断烦恼品 第六
乙三、断所断杂染分之方便的瑜伽分二:一、断烦恼集方便之瑜伽;二、断有漏业集方便之瑜伽。
救拔众生的菩萨知道一切衰损的来源是轮回,因此需要为断除轮回而精进。要永远断除轮回,则需要断除轮回的因,也就是烦恼和业。所以菩萨会将要调伏的众生安置于断烦恼和业之上。本论中有关“断烦恼集方便之瑜伽”的引导,就是第六品“断烦恼品”;而关于“断有漏业集方便之瑜伽”的引导,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