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4课——开示造者殊胜
丙二、菩提道次引导分四:一、为显其法根源净故开示造者殊胜 二、令于教授起敬重故开示其法殊胜 三、如何讲闻二种殊胜相应正法 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导学徒之次第
《广论》遵循印度戒香寺传讲方式,故此处“道次第引导”分四方面传讲:
一、为显示法的根源清净,开示造论者功德殊胜。
二、为让学人对教授生起恭敬、尊重之心,开示本法殊胜;开示造者及法的殊胜,听者会生起信心,愿意听受此法。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4课——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
现在讲到了人身难得,(除回向部分以外)前面有三个大科判:一、总说暇满难得;二、认识暇满之自性;三、明确观察能依所依之自性。
第一个科判已经讲完了,第二个科判认识暇满之自性分为总说和别说,在别说中,又分为六个科判,现在讲的是最后一个: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意思是说,我们现在转生到南赡部洲的话,不管造善业还是恶业,都很快会成熟,所以叫业力之地,也叫做业地。
丙六、于业地修法具大义 :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94课——四无量心之悲无量心
讲正文之前,首先提醒大家注意两件事情:
第一、在听课时,不管你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应该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否则,心散乱的话,无论听哪门课,都不一定得到很大利益。
第二、我以前也经常要求,在闻法过程中,没什么特殊情况的话,最好不要断传承。毕竟现在听课比较方便,你若偶尔因故无法听课,网络上应该有重播。
下面开始讲正文:
戊三、修悲无量心:
[阅读全文]
《入行论讲记》摘要第194课——为旁生饿鬼和人道众生回向
正在阐述“愿以他力而息”时,前面已经讲了依靠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的力量息灭地狱痛苦,那么今天开始讲其他菩萨的威力。
复愿狱有情,以吾善根力,
悉见普贤等,无碍菩萨云,
飘降芬芳雨,清凉复安乐,
见已彼等众,由衷生欢喜!
这里作者再次地祈愿:地狱中受苦的可怜众生,依靠前世因缘、我的善根力及诸佛菩萨宏愿等因缘聚合,愿它们能照见普贤菩萨等(“等”字所包括的,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3课——顶礼和立誓
己二、顶礼弥勒与文殊菩萨
是无等师最胜子,荷佛一切事业担,
现化游戏无量土,礼阿逸多与妙音。
无等导师的最胜心子,荷担一切佛陀事业重担,于无量世界中示现幻化游戏的阿逸多与妙音二大菩萨之前,我恭敬地顶礼!
“无等师”,即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什么称为无等呢?世间一切有成就的人,功德不及佛的一分,因此佛是世间无等。佛悲心深广,发了如白莲般的五百大愿,摄受浊世苦难众生,超过他佛,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3课——认识暇满之自性
接下来讲暇满人身是诸法的所依。
丙七、暇满为诸法之依处:
大乐利乐云聚中,所降妙智甘露雨,
流入人身净心田,故当喜悦诚行法。
佛法能给众生带来暂时和究竟的利乐,从利乐的云聚中降下非常殊胜的智慧甘露妙雨,这种甘露妙雨将唯一流入暇满人身清净的心田,而不会流入其他任何地方。
这里是说,无论是想获得暂时的人天福报,还是究竟的三乘安乐,只有人身最为殊胜。在守持戒律、生出离心 [阅读全文]
《前行广释》摘要第93课——四无量心之慈无量心
四无量心中,“舍无量心”已经讲完了,从今天开始讲“慈无量心”。
修持四无量心或菩提心非常重要。以前好多修行人,要么没有这方面的理论基础,要么只懂一些理论,却没有将其融于自心,从来也没有串习过。这样一来,法就是法,人就是人,正如噶当派大德所说,法与人之间可以过一匹马。如此一来,法虽有调伏烦恼、趋入解脱的能力,可因为我们没有修行过,就一直不能与之相应。所以,修行非常关键。
戊二、修慈无 [阅读全文]
《入行论讲记》摘要第193课——回向地狱众生愿以他力而息
学了这部论典之后,我们以后不管做什么善事、念什么回向文,一定要想到三恶趣众生。我们如今有福报遇到大乘上师和佛法,同时也有缘分修持正法,这种机会相当难得,这样的福报和善根一定要回向给老母有情,尤其是极其可怜的地狱、饿鬼、旁生。
昨天讲了“自力回向”,即通过自己的发愿,令地狱众生的痛苦得以息灭。今天讲“他力回向”,也就是说,以他力而息灭众生的痛苦。
癸二、愿以他力而息:
云何此中 [阅读全文]
《广论讲记》摘要第2课——论名之意义
丙三、论名之意义分五:一、略说 二、菩提 三、道次第 四、广 五、论
丁一、略说
以能诠、所诠来分析论名,“广论”为能诠,所诠是“菩提道次第”,以能得和所得分析“所诠”,所得即无上菩提,能得是道次第,即依次第修道,能获无上菩提。
下面具体解释论名。
丁二、菩提分四:一、菩提之体性 二、菩提之分类 三、菩提之喻 四、菩提之释词
此处菩提,是指三菩提中的佛菩提。
[阅读全文]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2课——广说暇满难得
在传讲每一堂课之前,我们都应发无上的菩提心,这是学习大乘佛教的基本要点。
当传讲者在提醒发心的时候,大家应尽量转变自己的分别心,立即想:“我今天听课不是为了自我解脱或自我完善,而是为了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
从胜义谛的角度讲,在听受的过程中,应以三轮体空摄持,如果做不到,至少也应尽量做到行为如理如法,专心致志地听讲。
同时,也希望你们在听课时一定要记笔记。其实,如果条件具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