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讲记》摘要第15课——圆满说法轨理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12
戊二、说法轨理分四: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 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 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 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己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分二:一、意乐 二、加行 庚一、意乐分二:一、安住五想 二、断除六过 辛一、安住五想 【以何意乐、加行而说中,其意乐者,谓应安住《海慧问经》所说五想,谓于自所应起医想,于法起药想,于闻法者起病人想,于如来所起 [阅读全文]
ė15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前行广释》摘要第105课——行菩提心学处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11
前文已介绍过“愿菩提心”的学处,即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今天开始讲“行菩提心”的学处。 行菩提心一旦在相续中生起,功德就会日日夜夜增上。如《入行论》第一品中云:“即自彼时起,纵眠或放逸,福德相续生,量多等虚空。”生起行菩提心以后,从那时起,即使在某些时刻你并未忆念利他,比如睡眠或放逸时,但善根福德仍会不断增上,其量无有边际,犹如虚空。 戊二(行菩提心学处)分六 [阅读全文]
ė13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5课——旁生之苦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10
丙三(旁生之苦)分二:一、痛苦之理;二、劝勤修法。 丁一、痛苦之理: 海居旁生四洋中,互相啖食苦无量, 住于黑暗洲海处,畏食寒热饥渴恼。 前面讲了地狱和饿鬼的痛苦,现在讲第三个科判——旁生之苦。旁生的痛苦也是无量无边的。我们在身边也经常看得到各种动物。它们有些是因为人类的加害而感受痛苦,有些是因为自身业力现前,转生为特别愚笨无知的生命而感受痛苦。 大体而言,旁生有 [阅读全文]
ė9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广论讲记》摘要第14课——依六种想、说法轨理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10
庚二、依六种想分三:一、六种想 二、须对照自心而实修 三、对于摄义必须作意 辛一、六种想分六:一、于己作病者想 二、于师作良医想 三、于教诫作良药想 四、于殷重修起疗病想 五、于如来所住善士想 六、于正法理起久住想 壬四、于殷重修起疗病想分三:一、呵斥不实修与略修之过 二、于己作病人想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三、认定殷重之后教诫作殷重修 癸三、认定殷重之后教诫作 [阅读全文]
ė31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4课——饿鬼之苦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09
•  修行需要深入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修行人就要特别对三恶趣的痛苦再三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有些人可能在道理上是明白的,但从来也感受不到饿鬼的痛苦,这说明修行还没有到位。不仅仅是饿鬼的痛苦,实际上修任何一个法,都一定要深入下去,这很重要。 •  闻思需要广泛 所以,我们要学佛的话,就一定要学习真正的佛法。现在很多人办个皈依证,挂着佛教徒的名,但既不学习也不修 [阅读全文]
ė11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前行广释》摘要第104课——圆满愿菩提心学处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08
今天就讲完愿菩提心的学处了,从第七册开始,继续讲行菩提心。前面讲了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的菩提心,最后一个菩提心中,讲了一些公案,下面还要接着讲。 ◎ 宝髻国王布施顶髻的公案 宝髻国王是佛陀的因地,他布施身体的经历,实实在在发生过,我们不能看成一种传说。佛陀因地的每一个公案,我们用来衡量自己时,都会感到非常惭愧,尽管自己在诸佛菩萨、上师三宝面前发过心,但实际行动中却经常忘记, [阅读全文]
ė9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讲记》摘要第13课——正闻轨理断器三过依六种想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07
己三、正闻轨理分二:一、断器三过 二、依六种想 【今初。】 庚一、断器三过分三:一、比喻 二、意义 三、对治 辛一、比喻 【若器倒覆,及纵向上然不净洁,并虽净洁若底穿漏,天虽于彼降以雨泽,然不入内,及虽入内或为不净之所染污,不能成办余须用事,或虽不为不净染污,然不住内,当泻漏之。】 此喻中讲了三器、三过。“三器”是覆器、秽器和漏器, [阅读全文]
ė25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3课——圆满轮回痛苦之地狱之苦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06
丙一(地狱之苦)分三:一、热地狱之苦;二、寒地狱之苦;三、摆脱地狱痛苦之教言。 丁一(热地狱之苦)分十二:一、复活地狱之苦;二、黑绳地狱之苦;三、众合地狱之苦;四、号叫地狱之苦;五、大号叫地狱之苦;六、烧热地狱之苦;七、极热地狱之苦;八、无间地狱之苦;九、彼等之摄义;十、孤独地狱;十一、近边地狱;十二、摆脱此等痛苦之教言。 •  勿以有限心识衡量无限所知 我们肉眼看 [阅读全文]
ė9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前行广释》摘要第103课——愿菩提心学处之自轻他重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05
愿菩提心的学处中,已经讲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今天开始讲自轻他重。 关于“利他”这个观念,大乘菩提心的见解和修法极为殊胜,它涉及到一切众生,体现了世间和出世间的包容和博爱。 今天要讲的自轻他重,是指在修学大乘的过程中,应该把自己看得很淡、看得很轻,把众生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其实,真正有菩提心的人,从来都把他众的利益放在第一。就像上师如意宝,一生中的所作所为 [阅读全文]
ė9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讲记》摘要第12课——听闻轨理之于法法师发起承事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04
庚三、以五想听闻正法 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与心念有直接的关系,只有调整好心念,才能如法听闻。所以,“想”很重要,俗话说“一念之差”,佛法说“一切住于意乐上”,都是这个道理。 注意:以下所说的都是修行教授,宗大师也把它现为教授。学习佛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听佛学知识,听闻与修心脱离,学得再多也只是积累知识,与转变自心无关;另一种是了知佛法为修行的教授,听法是为了领取 [阅读全文]
ė11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