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2 入行论第151-152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51课和第152课,也将圆满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30 课开始本品的第二大部分“谨慎对治”,分为三个部分:一、总说连接文;二、修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文]
晋美朗巴大师:大圆满直视本性论
顶礼根本上师(译者)
本基解脱大圆满,离作敬行而顶礼,
超思觉性之本面,当下证得赐加持!
即此宣说大圆满实相本义者,自心松坦自然安住,无有少许之改造。尔时悠然显现赤裸清明之见解,名为觉性。自然安住彼性,行住坐卧等四威仪中,悉皆恒时护持,名为修持。然于未净除所知障前,易与乐、明、无念三种觉受相混杂,故不宜追随或强制自心分别妄念,应自然安住自知自明之觉性中。相续护持故,如实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8品思维导图(后二品略)
点击图片显示大图
【注】此思维导图仅列出主要的科判和颂词,主要作用是同时参考《入行论》颂词法本串习第八品的内容。
[阅读全文]
2017-02-26 入行论第149-150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49课和第150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30 课开始本品的第二大部分“谨慎对治”,分为三个部分:一、总说连接文;二、 [阅读全文]
阿姜查尊者:行、住、坐、卧皆是禅修
大部分的人仍不知禅修的本质,他们认为行禅、坐禅与闻法即是修行。那也没有错,不过这些都只是修行的外在形式。
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遇到感官对象时,感官接触的地方才是修行的所在。当他人说到我们不喜欢的事时,嗔恨便生起;若说的是喜欢的事,我们便感到快乐。这就是修行的所在,我们应如何利用它们来修行呢?这才是重点。若只是一味地追逐快乐、逃避痛苦,我们可能至死都见不到“法”。当欢乐与痛苦生起时 [阅读全文]
2017-02-12 入行论第147-148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47课和第148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30 课开始本品的第二大部分“谨慎对治”,分为三个部分:一、总说连接文;二、 [阅读全文]
小乘戒与菩萨戒是否相违?
原来回答小乘戒和菩萨戒是否相违的问题,其实释迦佛三乘教法皆不相违,只因众生根机、意乐差别,佛说八万四千法门,实则皆为救度众生之方便。
答复内容:
1、所依来说,小乘戒的所依为人身,而大乘戒依心来安立。
2、本体来说,小乘戒以不害众生为主,而大乘戒在不害的基础上以利他为主。大乘含摄小乘。
3、教证,阿底峡尊者在《道炬论》中说:别解脱七种,常具他戒者,有菩萨戒缘,其余非如是。意思是菩萨戒的所 [阅读全文]
2017-01-15 入行论第145-146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45课和第146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30 课开始本品的第二大部分“谨慎对治”,分为三个部分:一、总说连接文;二、修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文]
《楞严经》的常有和《中观四百论》的无常
答复一位师兄关于《楞严经》的常有和《中观四百论》的无常是否自相矛盾的疑问。
以下是个人答复:
首先,应该明确《楞严经》的前面部分内容是讲三转如来藏最为了义之法,是彰显众生本来具足、不观待其他因缘而本来清净、不被任何所染污的自明自知的“心”,也就是如来藏,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曾动摇,不曾移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变易,等等如是描述都是为了说明如来藏的法尔本性。
经中所说五 [阅读全文]
2017-01-02 入行论第143-144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43课和第144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30 课开始本品的第二大部分“谨慎对治”,分为三个部分:一、总说连接文;二、修世俗菩提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