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6 入行论第133-134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9-27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33课和第134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30 课开始本品的第二大部分“谨慎对治”,分为三个部分:一、总说连接文;二、 [阅读全文]
ė94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普巴扎西仁波切:修学密法不能轻视方便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9-26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在《宗派宝藏论之显密差异》中说过,从总的角度而言,显密差异在于见解不迷惑,修行方便多,行为无辛劳和根机为上等这四点之上。 往昔龙树菩萨曾经说过,回遮他人的见解之时,必须要站在自宗派的主要观点之上而建立自己的见地。例如我们将无上窍诀大圆满称之为“果法”,是一切乘法之顶点,诸法之精要,因此在树立自宗派见解或回遮他人见解时,无上窍诀大圆满并不讲解方便教授,而是 [阅读全文]
ė483次浏览 60条评论 0

2016-09-25 入行论第131-132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9-19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31课和第132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19 课我们开始学习“内心舍弃妄念”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略说;二、于欲妙生起厌烦;三 [阅读全文]
ė84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课程架构与次第(仅供参考)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16-09-11
课程架构与次第 入行 入行论讲记 菩提心妙宝(第一品) 未生者当生(第二、三品) 已生勿退失(第四—六品) 辗转益增长(第七—十品) 入行论释— [阅读全文]
ė71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般若 大圆满

普巴扎西仁波切:法与根机相应才最殊胜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9-06
如今我们很多弟子已经开始修学正行,但无论对共同法还是不共同法,我们的理解都不能仅仅停顿在文字上。往昔一位修行者问萨迦班智达:“诸佛教言中,何为最殊胜者?”这位高僧大德告诉他:“依种种所化之根机,一切皆为殊胜。若以共同而论,唯密乘最为殊胜。”从共同的角度而言,密法最为殊胜;但从自己的根机而言,则与自己根机相应的法最为殊胜。也就是说,当前我们暂时不具备如历代传承祖师般当下成办解脱之根机,这时修学与 [阅读全文]
ė57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2016-09-11 入行论第129-130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9-05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29课和第130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19 课我们开始学习“内心舍弃妄念”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略说;二、于欲妙生起厌烦;三 [阅读全文]
ė1198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入行

益西彭措堪布:对修心班的三个要求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8-29
佛经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修心班的重心,就是“自净其意”,要想将所学到的法义,融入到自己的心相续之中,生起及增上自相续中的证法。对照内道见修行果的修学次第来说,这是着重将已经获得的佛教正见,进行修行的阶段。 初学者的修行分为座上的修,和座下的行,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如果修和行到位,那座上的修,就变成是入定的修,座下的行,就变成是出定的行。包括十地菩 [阅读全文]
ė68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2016-08-28 入行论第127-128课共修内容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8-22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27课和第128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19 课我们开始学习“内心舍弃妄念”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略说;二、于欲 [阅读全文]
ė118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的基础、关要、次第、诀窍和最终目标的概括

大树 | 中观专区 | 2016-08-19
本周日学院安排了“中观”讲座,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同时也体现出了学院对于中观法门的重视,下面我简单将原来的分享梳理一个次第: 我们从《离幸福很近》中上师直接引导我们趋入大乘,《离幸福很近》的课程概要 http://blog.ezerg.com/?post=224 既然趋入大乘,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修大乘佛法的根本窍诀” http://blog.ezerg.com/?post=234 了知根本之后 [阅读全文]
ė260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益西彭措堪布:闻、思、修密切相关

大树 | 入行专区 | 2016-08-10
智慧分为闻慧、思慧、修慧。这三种慧是如何产生的呢?即:闻慧由闻而成就,要想获得闻慧,前行是听闻,由闻法就会成就闻慧;思慧是由思惟所成就,不在思惟上下工夫,思慧就无从产生,故思慧的前行是思惟,由思惟便能成就思慧;修慧由修习而成就,即由串习而成。 之后,反观自己:听闻时,如果没有如法的发心和行为,耳根没有专注在法师所说的法义上,或者生起昏沉、掉举、傲慢等烦恼,如此绝不会生起闻慧,只会增加无明 [阅读全文]
ė716次浏览 60条评论 0 中观

Ɣ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