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4 入行论第125-126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25课和第126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19 课我们开始学习“内心舍弃妄念”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略说;二、于欲 [阅读全文]
益西彭措堪布:学与修的三种层次
针对圣者见道之前的修行者来说,学与修可以各分出上中下三个层次。
首先学法有三种层次。下等的学,是能够对所学法的能诠文逐字逐句地进行正确地消文;中等的学,是能够将能诠文和所诠的实际意义联系起来,在心中能初步显现出文句所对应的所诠义的总相;上等的学,是进一步理清经论的科判结构,或者找出上下文的内在联系,以四种道理等的思维方法,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法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从而在心中对所诠义产生 [阅读全文]
2016-07-24 入行论第123-124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23课和第124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第 119 课我们开始学习“内心舍弃妄念”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略说;二、于欲妙生起厌烦;三 [阅读全文]
2016-07-10 入行论第121-122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21课和第122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上次我们圆满“身体远离世俗”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一、从过患角度教诫远离愦闹;二、从功德角度教诫 [阅读全文]
2016-06-26 入行论第119-120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19课和第120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我们正在学习“身体远离世俗的方法”,分为“从过患角度教诫远离愦闹”和“从功德角度教 [阅读全文]
2016-06-05 入行论第117-118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17课和第118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我们正在学习“身体远离世俗的方法”,分为“从过患角度教诫远离愦闹”和“从功德角度教诫依止静处”。 [阅读全文]
阿秋法王如何对治修行过程中的违缘和障碍
我是一个平凡的修行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各种各样的违缘和障碍,但是我从来都不回避,都是去面对。对我来讲,这个时候我面对的不是困难,而是面对我的上师,知道吗?因为我心里想的就只有上师。我把这些困难、违缘、障碍当作我的上师的加持,我的上师通过这些困难、违缘、障碍来消除我的业障。如果没有上师的这种 [阅读全文]
2016-05-22 入行论第115-116课共修内容
各位师兄,本周和下周分别共修第115课和第116课,继续学习第八品《静虑品》的内容。
静虑品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断除违品,即身体远离世俗和内心舍弃妄念;二、谨慎对治,即修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本品主要通过“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修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的内容在第九品《智慧品》。
我们正在学习“身体远离世俗的方法”,主要以断除粗大的贪执为主,分为三个部分:一、断除贪执内有情; [阅读全文]
空性和菩提心是什么关系?
空性与菩提心是大乘法藏中最殊胜的修法,若能圆满修持,则定能迅速成佛。那么,此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从暂时与究竟两个侧面来观察。
1、从暂时来讲,可以将二者理解为由此生彼、相互资助的关系。
大乘行人在刚入道时,苏醒种性的方式有两种:首先苏醒法身种性和首先苏醒色身种性。
益西彭措堪布在《入中论·日光疏》中说:“概括来说,在大乘中有主依大悲等方便来苏醒色 [阅读全文]
入行论第八品补充:乔美仁波切之十个怎么办?
一、出现散乱怎么办?
修行时出现散乱状况,应当全身自然放松,低垂双目,专注于双腿跏趺与座垫之间。放纵散乱之心,念头纷乱,于之不加控制,远远监视,观其动态的变化……最终散乱之心自然消失。
二、出现昏沉怎么办?
1.在出现昏沉,神志不清之时,应当到山坡等视野开扩,清风徐徐的地方,以毗卢七支坐式挺身昂然而坐,双目遥望远方山顶上的虚空,澈然明朗地观看自心。
2.或者在上午或下午天空晴朗之时,背对太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