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22课——业因果能依的业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2-01
下面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这一品很关键,主要讲到了阿赖耶——业的所依;本品后面还会根据《宝性论》的道理讲心性——心的本性。表面上看来,全知无垢光尊者的《心性休息》好像跟《大圆满前行》有点相同,但实际上,这里面处处都有佛教当中很甚深的一些道理。 前面已经从十个方面介绍了善业和恶业到底存放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我们的心上面,即心的最深处——阿赖耶上面。五根识、第六意识和染污意识是外在的 [阅读全文]
ė11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前行广释》摘要第112课——行菩提心学处般若(实修窍诀)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31
《大圆满前行》,现在正在讲“发菩提心”。讲完这个以后,就要讲“念修金刚萨埵”了。 ◎ 财布施也具足六度 昨天讲到了,六度中的每一度又具足六度,并以法布施为例作了说明。其实财布施也一样。 在财布施中,当我们布施乞丐食物时,所布施的东西、作布施的人以及所布施的对境,这三者具足而作施舍,就是布施度。 布施时,不布施低劣、鄙陋的物品,而是将自己所享用的 [阅读全文]
ė109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讲记》摘要第21课——亲近善士随念深恩起敬重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30
寅三、必须特意执取上师功德而思惟 【复应于其具诸净戒或具多闻或信等德,令心执取,思惟功德。如是修习,设见若有少许过失,由心执取功德品故,亦不能为信心障难。】 除了不应思惟上师的过失之外,还应特意执取上师的功德而思惟。比如,对于上师守持净戒,具足多闻、信心、精进等,应当让心执取这些功德仔细思惟。这样修习就能避免信心的违品,即使见到上师有少许过失,也能由一向执取功德的势力 [阅读全文]
ė10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21课——业因果识积业之方式(重要)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29
下面继续讲《大圆满心性休息》,现在是讲业因果。 我们平时学的业有善业和恶业。很多人觉得,如果说因果报应是业的显现,那么业又怎么会跟人的身体和心一起“待着”呢?大家通过这次学习业的所依——业是依靠什么,就会知道业其实是依靠我们的心。 关于心,上堂课已经讲了:欲界众生的心,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有一种次第的融入方法;同样,白天醒来的时候,八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或称染污意识)、六根识—— [阅读全文]
ė91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前行广释》摘要第111课——行菩提心学处静虑般若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28
昨天介绍了修静虑的必要,对此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都知道,欲界众生的心刹那不住,始终散乱、耽著于外境,因此得不到真实的快乐。古代禅师们常以禅悦为食,而现在人如果也能修习禅定,不仅可以让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还能保有良好心境、打开智慧等,有许多世出世间的功德。 而不修禅定的人,每天忙忙碌碌为饮食奔波。这种人形象是人,但其实与饿鬼无别,如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不修禅定,唯营求饮食 [阅读全文]
ė80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讲记》摘要第20课——亲近善士修信为根本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27
子二、特申修信以为根本分三:一、信心极要之根据 二、认定此处所修之信心 三、如何修信之理 【第二,修信为根本者。】 丑一、信心极要之根据 为什么说信心极为重要呢?下面根据经论和语录解释。 【《宝炬陀罗尼》云:“信为前行如母生,守护增长一切德。”】 《宝炬陀罗尼经》说:信为一切修行的前导,犹如母亲,出生、守护、增长一切功德。 [阅读全文]
ė157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20课——业因果识积业之方式(重要)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26
现在我们讲《大圆满心性休息》。前面讲了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三个方面,现在正在讲业因果的道理。 通过闻思,我们才会明白这些道理。比如前面讲的业力,它存在于何处呢?存在于阿赖耶上。阿赖耶是什么样的呢?它的本体是一种心识,但并非我们现在的分别念和无分别念的状态,而是一种特殊的心识。这些道理,我们通过闻法才会明白。 所以我希望,以后在佛教团体当中,不要传扬一些对真正闻思修行的人起障 [阅读全文]
ė10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前行广释》摘要第110课——行菩提心学处静虑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25
六度已经讲了四度,今天讲第五度——静虑度。 己五(静虑)分二:一、静虑之必要;二、真实静虑。 庚一、静虑之必要: 静虑,也就是禅定。修持禅定,对出家在家的行者来讲,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刹那也没有入过禅定,心很散乱,那即使一天到晚在理论上划来划去,也无法真实改变相续。《菩提资粮论》云:“众生诸烦恼,皆以乱心生,是故胜智者,旷修诸禅定。”众生的烦恼,都是从乱心中产生的,所以,一切智 [阅读全文]
ė95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前行

《广论讲记》摘要第19课——亲近善士米拉日巴尊者传记

大树 | 广论专区 | 2023-01-24
以上是噶举派大成就者米拉日巴的传记。米拉日巴为何能即身成佛呢?关键在于他具有依止善知识的圆满意乐,即圆满具足华严九心,而且都真正付诸实践,所以才能得到如此大的成就。 以下分别以九心对照尊者的传记。 一、如孝子心 至尊米拉日巴将身口意供养给上师,一切都随上师的心意而行,凡是上师吩咐的事,他都老老实实去做。按常人的想法,天天造房子,拆拆造造毫无意义,但米拉日巴 [阅读全文]
ė102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广论

《心性休息广释》摘要第19课——业因果(重要)

大树 | 前行专区 | 2023-01-23
第四品 业因果 业因果品分四:一、略说本体;二、广说自性;三、结尾;四、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略说本体: 今天讲到《大圆满心性休息》第四品业因果品。分为略说本体、广说业因果之自性、结尾以及回向本品善根。首先是略说业因果的本体。 佛说三有诸苦乐,由昔所积业产生。 两千五百多年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已在相关经典中说到,色界、无色界、欲界,这三界所有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 [阅读全文]
ė134次浏览 60条评论 0 心性休息

Ɣ回顶部